南京工业大学在云南招生代码为:3208。法学专业代码为:01、录取最低分为581分,日语专业代码为:02、录取最低分为572分,英语专业代码为:03、录取最低分为580分,安全工程专业代码为:05、录取最低分为553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代码为:15、录取最低分为561分,对于2025年有意报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云南考生来说,了解南京工业大学的招生代码和专业代码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最低分 |
---|---|---|---|---|
3208 | 理科 | 地质工程 | 33 | 531 |
3208 | 理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6 | 577 |
3208 | 理科 | 风景园林 | 22 | 544 |
3208 | 理科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34 | 544 |
3208 | 理科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07 | 549 |
3208 | 理科 | 药物制剂 | 19 | 546 |
3208 | 理科 | 土木工程 | 35 | 529 |
3208 | 理科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08 | 549 |
3208 | 理科 | 智能建造 | 36 | 555 |
3208 | 理科 | 应用物理学 | 29 | 559 |
3208 | 理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18 | 556 |
3208 | 理科 | 应急管理 | 09 | 548 |
3208 | 理科 | 安全工程 | 05 | 553 |
3208 | 文科 | 日语 | 02 | 572 |
3208 | 理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30 | 547 |
3208 | 文科 | 法学 | 01 | 581 |
3208 | 理科 | 城乡规划 | 21 | 544 |
3208 | 理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10 | 556 |
3208 | 理科 | 制药工程 | 25 | 560 |
3208 | 理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6 | 553 |
3208 | 理科 | 应用化学 | 12 | 557 |
3208 | 理科 | 工程管理 | 24 | 551 |
3208 | 理科 | 环境工程 | 06 | 545 |
3208 | 理科 | 自动化 | 13 | 570 |
3208 | 理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8 | 575 |
3208 | 理科 | 轻化工程 | 27 | 543 |
3208 | 文科 | 英语 | 03 | 580 |
3208 | 理科 | 建筑学 | 23 | 544 |
3208 | 理科 | 车辆工程 | 17 | 566 |
3208 | 理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14 | 562 |
及时关注补录和调剂信息:如未被南京工业大学的首选专业录取,可及时关注学校的补录和调剂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调剂,增加进入南京工业大学的机会。
注重专业选择与规划:提前了解南京工业大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
时间节点:密切关注云南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时间,避免错过截止日期
关注特殊类型招生:对于符合南京工业大学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条件的考生,可积极关注相关招生简章和报名要求,把握这些机会,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
充分了解招生信息:密切关注云南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的2025年招生计划、招生代码、招生专业及录取政策等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填报志愿。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历史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