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有1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江苏大学新生具体去哪个校区报到,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学院的教学安排和校区分布,具体安排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发布。希望每位江苏大学的新生都能在这里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
1、校本部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52个、酒店26家、购物中心72个、健身场馆12间、医疗机构22所、旅游景点8处、公交站25个。最近的公交站为江苏大学中门,距离约285m,最近的火车站为丹徒火车站,距离约8.7km。
学术氛围浓厚:校本部内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院 | 专业 |
---|---|
机械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挂靠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
农业工程学院 |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本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本科)、交通运输(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车辆工程(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金属材料工程(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农业电气化(本科)、机器人工程(本科)、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停招)(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自动化(本科)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停招)(本科)、生物技术(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合署) | 安全工程(本科)、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环保设备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 信息安全(本科)、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网络工程(停招)(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网站工程(本科)、通信工程(本科) |
数学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停招)(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本科)、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金融数学(本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合署)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物理学(师范)(本科)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结构健康管理研究院挂靠 | 土木工程(本科)、工程力学(本科)、工程管理(本科)、智能建造(本科)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化学(师范)(本科)、应用化学(本科) |
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工业工程(本科)、工商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物流管理(本科)、电子商务(本科) |
财经学院 | 会计学(本科)、保险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统计学(本科)、能源经济(本科)、财务管理(本科)、财政学(本科)、金融学(本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 |
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合署) | 法学(本科) |
文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汉语言文学(文秘)(本科)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本科)、英语(本科)、英语(师范)(本科)、英语(中美学分互认)(本科)、语言学(本科) |
艺术学院 | 产品设计(本科)、动画(本科)、工业设计(本科)、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环境设计(本科)、美术学(师范)(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强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