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湖北
10107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湖北省
本科综合类公办

重点学科

  长江大学国家特色专业介绍

  一、石油工程专业(本科)

  石油工程专业隶属石油工程学院,拥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采油采气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油气钻采工程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2人,副教授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3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钻井工程、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石油企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单位从事生产、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工作。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隶属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拥有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测井重点实验室。拥有曙光PC集群机、V8大地电磁测深系统、EILog测井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授21人,副教授 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湖北名师2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勘探原理、测井基础理论和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能在石油勘探、工程勘察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地质学、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重磁电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地震波动力学、油藏地球物理、电法测井、核测井、声波测井、生产测井、测井资料解释与数字处理、测井仪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勘探、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计算机软件科学、电子技术、物理学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工作。

  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隶属地球科学学院,拥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石油勘探开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37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双聘院士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修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油气等矿产的基础地质和开发地质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普通化学、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普通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勘探、地震勘探原理、地球物理测井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从事油气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评价和管理等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隶属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拥有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石化及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开发中心。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授28人,副教授2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具备宽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相应专业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精细有机合成、石油炼制工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五、农学专业(本科)

  农学专业隶属农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中游湿地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实验室。学院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棉花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是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资格认证单位。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60%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作物栽培与育种、种子生产与营销、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试验与统计、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农业行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产品质检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近五年,学生考研录取率在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在99%以上。

  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建有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石油与化工机械研发推广中心,是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创新基地和机电集成技术大学生创新基地。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省级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 人。

  专业方向一:机械设计及制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基本技能和石油机械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品质,能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应用与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石油流体机械、石油钻采机械、海洋石油装备、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通用机械、石油机械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方向二: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基本技能和石油机械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品质,能从事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应用与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石油流体机械、石油钻采机械、海洋石油装备、机电传动与控制、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通用机械、石油机械等领域的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