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上海
14521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教育部
本科综合类公办211工程985工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专业代码:
080414T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专业剖析
新能源材料及其产业技术直面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与传统能源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支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通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目标是培养新能源材料与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具备多学科交叉综合素养的源头创新型领军人才。
比较优势
同济大学新能源与器件专业依托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与汽车学院共建,是2018年在同济大学“材料-汽车-新能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而建立的学科交叉型特设专业。专业在强化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知识传授的同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深度融合,目标是培养新能源材料与智能型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同济大学材料专业在《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122所大学中排名23,ESI学科国际排名前1%。
人才培养
新能源与器件专业依托同济大学材料学科与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优势,学生根据学科交叉型培养方案要求修读材料科学、新能源材料、车辆工程领域专业基础课程,并根据兴趣选修新材料、电池技术、智能化、轻量化材料与技术等特色课程,以培养在新能源材料与智能型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专业课程全程采用小班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本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导师制,学院聘任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等规划。
创新实践
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简称SITP)、国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材料应用竞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设立30余项创新项目,接纳二 三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直接进行科研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在“挑战杯”、“美国ASCE土木工程大学生竞赛”等国家、国际赛事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近三年1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在各种科研创新探索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毕业论文(设计)
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半年时间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家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免试直升研究生、博士生高比例
每年20%~35%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海(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学生通过学校/学院校际交流项目及CSC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达姆斯特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世界各地一流高等学府,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交换生学习。
专业目前有中英、中法、中西双学位项目,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直接到国外大学深造,获得同济大学和合作大学的双学位。
专业设立同济-科思创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该国际合作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实习提供支持。
境外深造院校
斯坦福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牛津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东北大学
达姆斯特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杰出校友
黄跃金,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西省政协主席;
郭文叁,原海螺水泥集团董事长;
张传增,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德国锡根大学教授;
姚 燕,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
丁永健,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
钱文挥,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黄国滨,美国摩根大通中国投行总经理;
唐春山,深圳郎润投资公司总经理。
就业主要方向
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化与轻量化技术等 现代高新技术行业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所依托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50%以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大批毕业生就业于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0以上。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学生选择在新能源电池技术、 整车、车用零部件等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作,社会需求旺盛。
“一带一路”战略为材料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专业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致力于向祖国中西部、重点领域大力输送优秀人才,让毕业生在奉献祖国事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