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重庆
13470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教育部
本科综合类公办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信息安全

专业代码:
080904K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0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专业起源于1986开办的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1996年10月成立西南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3年6月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南大学组建后,原西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入,继续沿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名称,仍然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2012年9月,学校决定独立设置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学院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廖晓峰教授。学院院训为“笃信、厚工、博学、唯人”。

我国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协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雷达实验参与者、西南师范学院前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前院长、一级教授谢立惠先生是该学科元老,曾在这里工作生活长达8年。

学院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中外合作独立办学机构——西南大学西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即智能传动与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类脑计算与智能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云计算安全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计算智能与信息安全研究所、非线性电路与保密通信研究所、智能感知与无线通信研究所。ACM重庆分会挂靠学院。

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积淀、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备的人才梯队。有正高级职称12人(含兼职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超过70%。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百千万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巴渝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7人。杨元元教授、廖晓峰教授入选重庆市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廖晓峰教授、李传东教授一直在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上有名。现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生1000余人。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围绕“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学院遵循工科专业的培养特点和规律,全面开放本科生实验室,学生经申请即可刷校园卡进入实验室自主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重庆市单片机竞赛等多种赛事,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多项。学院拥有固定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学生到企业集中实习,感受企业文化,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所有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课,实现了本科生与名师大家的“零距离亲密接触”,每年都有若干本科学生获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获准国家专利,毕业后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有学生甚至拿到中外政府或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学生大多在电子、通信行业从事研发、设计、运维、管理工作,有一大批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研究项目,承担国家、省部级产业化项目。近3年获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近20项,合同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0余项,获专利转让费3亿元。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杰出创新专利、重庆市“科教兴渝金桥工程”一等奖,2017年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大学开展“3+1”“3+2”交换,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大学的各种交流、交换项目。同时学院也招收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国际学生。积极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交流,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从学生进校入学教育开始、从专业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开办求职大讲堂、职业能力培训、公关礼仪讲座、就业择业技巧指导等,建立了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踪、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学生升学率20%以上,就业率一直居学校前列。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有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