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海南
8149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海南省
本科师范类公办

院系设置

  教育与心理学院

  教育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能够胜任师范专科院校、中等职业院校、中小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胜任政府、教育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与管理、教育咨询与指导工作,以及具备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办学实力:教育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9年升为本科,是学院创办最早、实力强、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的专业。教育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能力突出、科研成果显著、学术声望良好。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著作与教材10余部;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25000余册,各类中英文杂志、报刊130余种,为开展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优势:教育学是海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学专业系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建有海南中学、海南实验中学、海口市义龙中学、海口市第十中学、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及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海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和指导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教育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及和心理学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创办于2005年,是我省第一个心理学本科专业,也是我省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心理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心理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与教材20部,在各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和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本专业有心理学实验室5个,分别为基础心理实验室、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心理测量与评估实验室、团体心理辅导室、行为观察实验室。建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20个。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25000余册,各类中英文杂志、报刊130余种,为开展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优势:心理学学科是学校特色培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遵循“强化学科专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增强专业应用优势”的思路,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堂、校内、校外三维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专业实践基地有学校、医院、司法机关、企业等各种行业;学院重视与各实践基地深化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打造资源深度共享、项目深度合作的合作平台,形成“多元、动态、持续”的合作模式与机制。学院不仅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实践基地,更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校外引进导师,这种“双师型”师资力量顺应了专业学位特定的职业指向性。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在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咨询、市场调查与营销、教育培训、人才测评、广告策划与宣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在司法部门从事罪犯的心理矫正、改造与转化工作等。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学前教育(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风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6人,博士和硕士16人。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建有形体训练室、多媒体电钢教室、沙盘游戏室、感统实训室、蒙氏实训室、钢琴房等30余间,钢琴50台,电子钢琴60台。建立幼儿园教学实践教学基地12个。藏书25000余册,杂志、报刊130余种,为开展教学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优势:本专业创办于2007年,是海南省第一个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本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在学科建设中努力结合幼儿园实际,探索“浸润式”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善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反响较好。

  就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可从事教育、培训、咨询等。目前仅幼师这一职位,全国缺口较大,再加上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会有更好的前景。今后5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以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紧俏,就业前景非常乐观。近几年均有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来招聘本专业毕业生。本专业连续6年就业率在97%以上,位居全校前茅。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特殊教育(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及相关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共有专职、兼职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本专业除了建有特殊教育综合实验室外,还共享学院已有的基础心理学实验室、教育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统计与测量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团体辅导实验室、感统训练室、沙盘游戏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氏实训室等资源,实验实训室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25000余册,各类中英文杂志、报刊130余种,为开展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国家重点扶持专业,是海南省唯一的特殊教育专业。本专业专、兼任教师除了依托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之外,还有来自拥有丰富特殊儿童康复矫治经验的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海南医学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安宁医院、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海口市残联康复部等相关学校及机构的兼任教师,这为学生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提高、就业以及升学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就业方向:特殊教育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等工作;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或事业单位从事特殊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和指导工作;在特殊教育医疗机构和企业从事特殊教育康复等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特殊教育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文史类(中文与社会方向、英语教育方向)

  (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学院自2012年起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中文与社会方向、英语教育方向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学生在前两个学期不分专业方向,按照学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以及学院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统一修读。根据学院制定的分流培养方案,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教育科研基本素养,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

  办学实力:学院为教育部国培示范性培训承办单位,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改革试点单位,海南省乡村支持计划的小学教师培养单位。小学教育专业为海南省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图书资料丰富,拥有多媒体网络学习实验室、电子钢琴实验室、钢琴实训室、科学实验室、形体实训室、美术书法实训室、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优势:小学教育专业依托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省级特色学科取得长足发展。学院拥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等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是海南省唯一实现本科、硕士多层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单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小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小学教育理科类(数学与科学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与科学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学生在前两个学期不分专业方向,按照学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以及学院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统一修读。根据学院制定的分流培养,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教育科研基本素养,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

  办学实力:学院为教育部国培示范性培训承办单位,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改革试点单位,海南省乡村支持计划的小学教师培养单位。小学教育专业为海南省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图书资料丰富,拥有多媒体网络学习实验室、电子钢琴实验室、钢琴实训室、科学实验室、形体实训室、美术书法实训室、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优势:小学教育专业依托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省级特色学科取得长足发展。学院拥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等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是海南省唯一实现本科、硕士多层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单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以及在教育行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小学教育(乡村教师计划)(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根据《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琼府办[2015]235号)的文件精神,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2016年至2020年每年为海南省定向培养约200名乡村小学教师,打造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优化海南省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师职业,志愿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高素质乡村小学教师,造就一批一专多能的“四有”好老师。

  办学实力:学院为教育部国培示范性培训承办单位,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改革试点单位,海南省乡村支持计划的小学教师培养单位。小学教育专业为海南省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图书资料丰富,拥有多媒体网络学习实验室、电子钢琴实验室、钢琴实训室、科学实验室、形体实训室、美术书法实训室、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特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优势: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承担。培养过程采取地方政府、高校、小学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保障上实施“县来乡去”, 即毕业后回生源地市县的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不少于5年。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一、具有优良的品德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四、全面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具有在基础教育中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五、具有在相关社会机构应用文学与语言文字的能力。

  办学实力:一、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海南师范大学创设最早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二、培养层次高。本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三、师资强大。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1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评审组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10余人。四、教学实力强。本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多名教师获海南省“教学十佳”。五、科研能力强。目前,本学科各项科研经费已达800余万;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其中1项为重大项目,1项为重点项目。六、资源丰富。学科现有资料室两个,藏书8.1万余册,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津阁《四库全书》1套。

  专业优势:一、既传统又现代。中国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学科,积淀深厚。同时,该学科与现代理论和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学科方向。二、既重人文素养又重知识能力。本学科强调在文学研读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三、既基础又富有活力。中国语言文学以文学、语言和文字为研究对象,是其他各类学科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同时,本学科直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既大众化又专业化。本专业所研究的对象为大众所熟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本专业具有特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就业方向:一、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和行政助理;三、新闻、出版等各类传媒的编辑;四、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历史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拥有健康体魄和完美人格、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培养内容方面注重文、史、哲等诸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侧重教师教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在本专业毕业之后,能够完全胜任中学历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够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奠定扎实的知识与理论基础,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史志、文博等相关专业的工作。

  办学实力: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首批百名科普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带头人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3人。本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1门,建有历史文化陈列室,海南省社科基地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海南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是本专业发展依托的重要平台。

  专业优势:本专业始建于1986年,2006年获得专门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中国史学科目前是校级优势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海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学科总体水平在海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专门史方向关于黎族历史文化与海南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处于一流水平。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科研业绩突出。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总经费达到325.2万元。近五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7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本专业教师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历史系负责组织实施海南省历史“双五百”人才工程与“国培”项目,为海南省基础教育培训师资的同时,本专业的本科生在教学一线得到锻炼。本专业学生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一等奖1次,二三等奖若干次。历史系本科生负责实施的“为梦留声”周末大学生历史博物馆讲解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海南省文明办2018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环岛考察”成为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实践项目。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历史教育,文博、史志、档案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此外,有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本专业毕业生每年的考研率在40%左右。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由地方党委宣传部和学校共建试点的10所新闻学院之一。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与海南师范大学在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院教职工有40人,其中获博士学位教师1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新闻传播学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已建成400平方米的现代媒体实验中心,设有数字编辑室、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静物拍摄室、达芬奇调色室等实践教学空间,另还建设有400平方米的全媒体交互式演播中心。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学校所有专业的前5名,为社会培养10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中央和省内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很多毕业生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

  新闻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新闻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厚人文文化底蕴,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掌握新闻采访、写作、摄影、编辑与出版等方面业务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2011年新闻学专业被海南省教育厅遴选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立了中央驻琼和省内主要报刊媒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专业还聘请这些媒体的骨干记者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校外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办有报纸《新闻之声》和学生创办的多个自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采访、编辑、出版等实践平台。

  专业优势:本专业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通识教育。同时,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结合,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了新媒体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人才。开设了舆情管理、新闻发布和危机传播等课程培养社会公共传播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视业、报刊业、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平台等机构从事信息采集、编辑与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企划以及新闻发言人等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广播电视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其他新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摄制、制作、策划、主持、评论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学院建立了中央驻琼和省内主要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实践教学基地,还聘请这些媒体的骨干记者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校外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室先进,达到甚至超过一般地方电视台的设备水平。专业办有多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了条件。

  专业优势: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结合,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影视传播人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了新媒体和视频制作方面的多个课程。学生参与全国和省内视频制作专业比赛获得多个奖项。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从事视频采制、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影视节目制作、广告视频制作等工作,还适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采编及对外宣传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专业素质高,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从事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广播电视艺术学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办学实力:师资力量雄厚,多位教师是海南省影视家协会等行业的专家顾问;建立行业的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功能齐全和先进的演播中心。学院有成熟的办学经验,在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

  专业优势:实验室教学设备丰富,有先进的导播系统、高清摄像机、高清数码单反照相机、摇臂、高清航拍器、轨道、专业摄影减震器等专业器材,开设了与新媒体发展形势匹配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广播电视部门、网络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音像出版机构、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学校电化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和制作工作,还适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对外宣传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中俄合作办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项目引进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先进的电影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结合海南师范大学的学科基础优势,培养适应中俄两国电影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电影、电视剧高端创作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影视策划、编剧、导演、摄制、制片发行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专业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培养模式:通过高考招收学生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学习,前期对学生进行初级俄语的强化学习,引进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教学语言:主讲课程以中文授课,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主讲课程以俄语授课为主,根据学生俄语学习可接受程度配备具有较强的俄语听说能力的助教。

  学历学位授予条件:学生在两校注册,在海南师范大学完成四年学业,学生毕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双方学校的学历证书。学生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证后可以继续攻读双方学校的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电影制片厂、影视公司、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等传媒机构从事专业电影、电视剧、影视节目的策划、编导及创作;能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政策文化的宣传、管理等工作。

  表演(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艺术教育师资、综艺节目主持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并教育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在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戏剧影视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并能承担各种演艺活动、影视节目编导、艺术教育、综艺节目主持等复合型工作的戏剧与影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实力:师资来源广泛,有业界经验丰富的专家、有海南省影视家协会的专门人才、有表演专业海归博士,其中,多位教师是行业的专家和顾问;与此同时,学院还建立了本行业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拥有功能齐全和先进的剧场、录影棚和演播中心。学院有成熟的办学经验,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

  专业优势:实验室教学设备丰富,有实验剧场、录影棚、演播厅等齐备的实验实训场地,有导播系统、高清摄像机、高清数码单反照相机、摇臂、高清航拍器、轨道、专业摄影减震器等先进的专业器材,开设了丰富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影视表演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歌舞剧团、群艺馆、文化宫、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广播影视媒体、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演艺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音像出版机构、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学校电化教育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教育、声乐舞蹈表演、综艺节目主持、影视节目策划、制作、编导及影视主持等方面工作,还适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宣传工作。此外,学生毕业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法学院

  法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各专业基本法律知识,具有法学创新思维、奉献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能够从事各项法律实务职业、社会治理工作和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办学实力:法学专业自2006年创设至今,发展迅速。2015年12月后独立建制的法学院,现有专任兼任教师共48人。本专业教学设施完备,图书资料丰富。现有模拟法庭一个,亚伟速录实验室一个,仪器设备259台,图书资料室1个,藏书3.6万册,均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投入使用。

  省级平台:法学院现设有省级平台三个。1.海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南经济特区法治战略研究基地”,系法治海南研究和法学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平台;2.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系省内唯一一家设在高校的基层立法联系点;3.海南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系我省法学会第一个专业研究会和海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智库机构。

  国际交流与合作:2017年,法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教师交流、联合研究生学位、联合研究和教学项目、开发和组织联合讲座及其他学术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中LLM硕士联合培养合作的内容,法学院大学四年级达到语言要求的本科生,可以申请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国内交流与合作:法学院积极探索与海南法检系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目前已与省内十多个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见习、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交流挂职、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务实的合作。法学院还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环境研究所、武汉大学环境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的法学院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了多所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

  专业优势:近3年,法学专业教师共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12项、教育厅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地方立法4项。学生在考研及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科生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20余项,校级奖励540余项,本科生考取国内外硕士25人。2018年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26%。根据近年来国家和海南省对法治人才的具体需求,学院在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偏向特色课程的设置,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和中小学法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

  就业方向: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系统;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等;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厅(局)、水利、国土资源、能源管理、林业部门等部门、NGO组织等急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人才的机构;金融、保险、投资行业,现代企业的财物、审计部门,现代咨询、顾问行业,教育、培训业的知识产权法专业实务人才;在大中小学校从事法律教学,法律基础教育与宣传,担任校长助理、学校法律顾问等;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高科技企业、公司法务部门、法律教育工作等。近三年,法学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政治坚定、综合素质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

  办学实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海南省A类学科)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硕士培养权,挂靠的省级人文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有: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等,是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承担单位。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和国务院特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

  专业优势:省部级优势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制定培养方案,真正因材施教,考研录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后适应能力强。

  就业方向: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育人才(含中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的党建人才(含组织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宣传人才;党政机关公务员;自主创业者。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方向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基础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

  英语(非师范方向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跨境电商或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跨境电商、外事、商务管理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

  办学实力:具有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点,另与初教学院和文学院分别合招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和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现有两个二级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现有教师33人,其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20人,高级职称13人,外籍教师4人,长年聘请国内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每年都聘请国内外学者为学生做讲座。现有语言实验室10间,共350个座位,另有多功能放映厅、大型多媒体会议室。目前本专业所开设的二外语种有日语、德语、俄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泰语和乌尔都语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之一,采取“专业+方向”(英语专业+师范/跨境电商/商务/文秘方向)、以及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现有与英国部分高校合作的PPD,赴台湾屏东大学、韩国大学进修,以及赴澳大利亚悉尼翻译学院进行境外实习等项目,每年可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研修)。学院为了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打造了一批国际高端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圆桌会议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及观澜湖国际高尔夫赛事的服务工作。近年来本专业的学生代表海南高校参加“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和英语演讲大赛,以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均取得良好的成绩。此外,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考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大学,以及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就业方向:本专业师范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非师范方向毕业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涉外单位、合资企业等部门从事外事、跨境电商、商务管理等工作。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日语(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2、3、4年级通过交换留学和境外实习实地了解日本本土人文与社会,能从事跨境电商、外事、商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日语人才。

  办学实力:海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成立于2003年,同年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非师范本科生。日语系现有教师11人,其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9人,高级职称3人;日籍教师2名。专业学习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具有综合培养日语人才的特点。大学2、3年级在本地可以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资格考试、海南省日语导游资格证考试,现有一个二级学科方向,即院重点建设学科《日语语言文学》,包括日语语言文化、日本文学、跨文化交流、第二语言习得。现有形式良好的跨国培养模式,即日本交换留学生与国费留学选送项目(2003年至今)、在日考研的日本境外实习基地项目(2013年至今)。目前本专业所开设的二外语种有英语、德语、俄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泰语和乌尔都语等。

  专业优势:强调“厚基础扎实、口径宽,增强适应性”。对日语语言专业采取“专业+方向”和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近4年,考取日本硕士研究生24名以上,分别是日本广岛大学,日本旧帝国九州大学,东京早稻田大学,兵库教育大学,冲绳大学、东京政法大学等名校,其中5位考取日本兵库的教育大学的硕士生并获得了日本文部省的国费留学奖励。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中国日本企业、旅行社、政府职能部门、跨国企业和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或文秘等工作。可报考公务员从事机关政府工作,还适合在中等学校从事日语教学和基础科研工作,还可以报考国内外研究生,继续攻读本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专业硕士学位,通过境外实习在日就职。

  翻译(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多方面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且第二外语达到中等水平,能从事外经贸、外事、外交、国际文化、科技、商务等方面的口译、笔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教学实力雄厚,任课老师均有翻译专业的学历背景和翻译从业经验,常年聘请国内外高校翻译学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执教,与多家翻译公司建有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现有同传实验室1间,雅信机辅外语教学实验室1间,语言实验室25间,另有多功能放映厅、大型多媒体会议室等。目前本专业所开设的二外语种有日语、德语、俄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泰语和乌尔都语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突出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应用型特色,与国内外高校建立交换生、游学和留学等多种合作关系:与英国部分高校合作的PPD,赴台湾屏东大学、赴美国境外实习,与澳大利亚悉尼翻译学院互派交换生,学生可以选择在4年本科期间1年或半年去澳洲做海外实践交换学生,攻读其国家翻译资格认证管理局(NAATI)认可的相关级别口笔译证书,其在海外完成的课程可以转换为国内对应的学分。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外院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圆桌会议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及观澜湖国际高尔夫赛事等的服务工作。学生还可以参加全国翻译、口译和海南省翻译类大赛,以及各类翻译资格证书的考试等,扩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考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大学以及国内著名大学的翻译硕士。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去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翻译以及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品德良好,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有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音乐实践技能,能够在音乐教育、文化管理、音乐演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等机构和部门从事音乐教学与科研、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以及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办学实力: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创办于1994年,学院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任教师61人,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硕导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除专任教师外,学院另有客座教授8人、外聘教师7人。学院拥有中外乐器103件、钢琴103架、雅马哈三角钢琴11架,价值190万斯坦威九呎演奏琴1架,琴房100间、排练厅5间、多媒体标准化教室7间;130平米的舞蹈教室5间,数码钢琴教室3间;并拥有设施完备的专用音乐厅及先进的录音棚。近年,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两百余项。

  专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学科建构的突出优势,成为海南省重要的音乐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本专业学科方向齐全,基础扎实,层次清楚,专业成熟,本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海南省特色专业”。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俄罗斯、乌克兰、德国和韩国等国家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全国多所师范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2018年学院将继续推进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拟从2018年报考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表演方向)的学生中试点选拔6名基础好、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享受每学年8800元/人奖学金(四年合计奖学金总额高达35200元),联合省外高校,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形成课堂教学、课外讲座、专家教学、社会调查、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模式。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在教育类、表演类、传媒类、销售类、创业类、制造类和综艺类等多个行业领域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如:中小学教师、歌剧演员、影视演员、音乐编辑、电子音乐制作。

  舞蹈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舞蹈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具有一定舞蹈理论素养和系统的舞蹈表演及舞蹈创作技能,能在中小学校从事舞蹈教育,并能在舞蹈院校表演团体、文化(艺术)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创及中外舞蹈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办学实力:舞蹈学专业创办于2004年,现有专兼职专业教师17人,并聘请了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客座教授。学院设有舞蹈专业教室5间,多媒体教室8间,专业排练厅3间,图书资料室1间,舞蹈排练厅一间(300平米)。近年,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

  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上重视科学、务实的综合互动手段:通过学生专业技能教学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近年来与海南省嘉积中学、海南中学等21所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同时,开设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精品课程,形成了具有的黎、苗舞蹈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就业方向:适合到大、中、小学从事音乐、舞蹈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也适合到各级文艺团体、群众团体、部队文工团工作,还适合舞台设计、舞蹈编排等。

  舞蹈表演(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具有一定舞蹈理论素养和系统的舞蹈表演及舞蹈创作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向全国各文艺演出团体输送舞蹈演员,并能在各文化(艺术)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编创及活动组织、中外舞蹈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办学实力:学院聘请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刘敏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客座教授,同时聘请校外实训基地演出团体的导演和编导进行实践指导,形成了“双师型”培养模式。建立了以省市级歌舞团为主体的实训基地10余家,为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教学环境。 在多年的办学中本专业已成为海南省大型文艺活动的重要力量。

  专业优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开展多种舞台实践活动,实现了课堂与舞台的对接。积极与海南省歌舞团、海口市歌舞团进行广泛合作,增加学生舞台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参加大型舞台活动中得到专业进步与提高。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加拿大枫叶环球影视传媒(北京)公司联合办学,设置实验班,通过自愿报名和考试,选拔舞蹈表演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优化培养方案,特别开设影视方向相关课程,培养多栖发展的综合人才,优秀毕业生还可推荐从事影视表演等工作。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专业文艺团体、普通学校、艺术馆(站)、青少年宫、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舞蹈相关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音乐表演(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音乐表演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在学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前沿音乐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现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梯队。近五年来教师科研成果显著,发表学术论文263篇,专著、教材46部,艺术作品获奖12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以上奖项103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丰富,长期开展实践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型人才培养经验。2017年获批艺术硕士二级学科学位点。

  专业优势: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结合海南省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学生参与艺术行业实践的课时比重。培养方案以校内外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和研究为辅;同时,本专业实行“双师制”,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演员、专家、学者、民艺传人等走进课堂。在实习和实践环节,强调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共建研发机构或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把艺术创新教育与社会需求良好结合,有效转化艺术创新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影响力。

  就业方向: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院校、社会音乐培训等从事教学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掌握现代教育与美术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美术课程开发与管理、美术科研等方面工作,同时能够传承与弘扬海南地域文化特色,为海南美术教育服务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是我院建成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省重点培育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形成以教授、副教授为教学主要力量的教师梯队。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起完整的学、研、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国画临摹室、版画工作室等多个实验室,并和省内多家重点中学建立实践基地,形成了教学科研和培养方式颇具特色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教师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喜人成果,出版多部专著、作品集和教材。教师作品获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近百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非核心期刊论文共百余篇,学生作品获奖国家级、部级、省级奖项一百多项。

  专业优势:本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两个办学层次的培养体系,特别是2013年教育硕士的招生,增加了本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类学生数量。除现有的专业教师外,聘请多名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本专业客座教授,外聘海南省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技能的辅导。

  专业特色:致力于开发服务海南省本土资源,始终秉承“服务海南美术教育,创意服务海南地域文化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的主线,对接海南及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培养传承地域文化,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弘扬发展地域文化特色。

  就业方向:适合在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在各种设计、广告、装潢公司从事设计工作或到报社、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担任与美术有关的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书法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艺文兼修,技道并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技法功底、坚实理论基础及深厚传统人文情怀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书法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书法教学、创作、研究、管理或相关工作。

  办学实力:本专业(方向)创办于2002年,是国内高校办学较早的书法专业之一;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为书法学专业。现有来自国内优秀高校的本专业专职教师6名,外聘专业教师4名,兼职教授、客座教授5名;教师队伍有很高的教学、创作、科研能力,多位教师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科研成果奖、海南省南海文艺奖、精神文明产品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和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校学生有53人次在中书协主办的展览中入展,其中14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专业优势:本专业办学时间长,在不断优化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机制、锐意教学改革、强化教风学风、注重实践教学等环节中,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优势和传统。教学中推行方向性导师制、优秀课业展、培优工程等措施,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能力和水平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就业方向:适合在中小学及各类艺术培训机构从事书法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或在各级文博单位、文化艺术类企业、书画院等实体从事书法创作、研究、鉴藏、编辑、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担任与书法或美术有关的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绘画(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绘画艺术技能,具备当代美学理论基础和艺术视野,了解国内外美术发展及艺术前沿动态,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的培养方向为:油画、国画和水彩专业。学生要求具备美术绘画、研究和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技能,能在艺术教育机构、研究单位、画廊、艺术品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研究、艺术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办学实力:本专业是海南省高等院校美术学院中专业方向齐全、设施完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研究型绘画专业之一,开设了油画、国画、水彩三个专业方向。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包括专业天光教室、研究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中国画临摹实验室、当代艺术实验室)、专家工作室,同时还拥多个校内外写生实践基地。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多名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本专业客座教授。教师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获奖近三年20余项;本系老师近三年发表专业核心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个人和集体总共获得各种奖项20项,个人获得国家级3项,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10届、11届、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本系教师入选获奖5件。绘画专业老师省级绘画个人展览6次。承担海南重大历史美术创作工程4项。

  专业优势:在培养方向上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人才需求,在文化艺术产业及辐射产业上建立更具有海南发展需要、地域教育特色明显学科培养方向。绘画专业以海岛渔民风情以及南国生活风情的艺术创作与研究为主,彰显地域文化融合力,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得以艺术再现。力图在全国树立海岛绘画这一表现名片,在全国以及东南亚形成一定的绘画学术影响,并结合现当代审美观念民族绘画探索为目的,广泛开展热带雨林题材、滨海题材表现的研究、使绘画艺术在海南的地域文化的依托下展现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本专业是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点发展的美术类的学科专业,同时也是海南省唯一一个美术学一级学科的重要二级支撑学科。而且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学硕、专硕、艺术硕士)两个办学层次的培养体系。

  就业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高,近三年美术绘画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94.5%,同时,我校美术绘画专业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升学率高,为全国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学生。毕业学生适合在大专业院校、美术馆、艺术馆、画院等部门工作,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设计创意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并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具备扎实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理论和技能、专业适应性较强的、兼具传统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能力,能从事设计研发、文化传承与设计管理、承担设计教育、相关研究工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是美术学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立足于服务海南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教学或设计成果。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完成了海南航空品牌形象、博鳌亚洲论坛、国家南海博物馆视觉形象等大型设计项目;获得包含“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近百项;学生的创作成果获得十余项国家级的奖励。同时,本专业具有海南省一流的软硬件教学条件。拥有专业的视觉传达、MAC多媒体、数码摄影、丝网印刷等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教学主要力量的教学团队,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省、厅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公开发表相关的CSSCI、CSCD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作品集近10本。

  专业优势:本专业系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是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和海南师范大学“校优势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本专业立足海南地域文化的挖掘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构,将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以及市场开发结合起来,近年来,努力挖掘海南黎族特色工艺文化,并通过设计创意转化,开发出独具地方特的文化旅游商品,很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教学模式上秉承并将“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的人材输出,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本专业人材培养层次多样,除本科生教学外,还承担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专业应用面广,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历年的就业率在我校均名列前茅。

  就业方向:适合在各级各类策划、设计、新媒体等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广告策划、文创设计、交互设计、美术编辑、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环境设计(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设计人员和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实力:本专业为美术学院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具有海南省一流的软硬件教学条件,拥有专业的环境设计、PC多媒体、模型制作、木工作坊、数码摄影等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主要以教授、副教授为教学主要力量,其中有国家明德教师奖获得者、“南海名家”(第一批入选)、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十佳”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海南社科联重大项目”以及省、厅级科研项目近二十项,出版专业著作、教材十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二十篇。专业教师具有一线设计实践经验,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海南岛内外多项大型设计项目;获得包含“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近百项;并与海南各大主要设计公司签订实习合作协议,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学生的创作成果获得十余项国家级的奖励;教学交流活动频繁,现已同国内外多所专业美术院校建立起师生互动机制。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经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海南省教育厅批准的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设计实践中发掘市场真实需求,并随时依据市场与人才需求变化调整课程结构,并通过科研项目深化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着力提升本专业的综合竞争力。生源素质优秀,就业率较高,并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以及艺术硕士、教育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招生资格。环境设计专业具有高度结合海南地域环境特色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鲜明特色。牢牢将建设目标锁定在发掘海南特有少数民族黎族的民居装饰特色元素,将地域民族建筑特色融入课程建设,例如海南地域性环境设计、黎族建筑装饰风格应用课程,均为特色鲜明的地域环境特色课程。同时结合服务地方区域建设,通过实践考察课程实地调研黎族特色村镇,并积极带领学生、辅导学生参加社会设计实践,为校内景观环境、校内建筑室内外设计,校外为海南各地建筑室内外及景观设计服务,从实践中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好评。

  就业方向:适合在各大城市的室内居住环境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室内外设计领域公司工作,或各类设计院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设计教育以及设计管理的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学位。

  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