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河南
1805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河南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学校介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占地面积2335亩,学校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和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

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整建制由水利部划转河南省管理。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学校曾经三次搬迁,经历了多年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艰苦卓绝历程,从北京到河北,最后到河南,筚路蓝缕、矢志不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力学院等24个教学单位,黄河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等113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培训中心、水利部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设在学校。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6年获批水利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持续巩固提升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合作办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6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包括9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41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0万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组建“中国蓝天救援队”的安少华等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王浩、周丰峻、王光谦、姚建铨等为我校双聘院士。学校现有教职工2376人,其中专职教师170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模范教师3人,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45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23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3项。主持参与国家项目23项,省级项目538项,合同经费100万以上横向项目12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2.7亿多元,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100余篇,其中被SCI、SSCI、CSSCI、EI等索引收录近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00余部。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94余项,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0万余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6万余人。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勘察设计研究公司负责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承担100余项科研开发项目,其中“地坑院”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地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大学。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实施开放活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相继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融入金砖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体系,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并实现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1届获“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2015年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6年学校两个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校团委荣获了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校团委荣获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出彩中原·教育脱贫攻坚革命老区行”博士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7年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17年河南省“一带一路新道路,同筑青春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度河南省铁路春运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 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校团委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近年来先后荣获“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奖”和“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在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学校排名第一。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获得“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和“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入围“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

面向未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需求为导向,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王清义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文锴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马书臣

党委副书记

高京燕

副校长

施进发

副校长

刘汉东

副校长

王天泽

纪委书记

许科红

副校长

苏喜军

副校长

刘雪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清义,男,汉族,1964年2月生,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第十次党代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2001年4月至2002年8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任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2006年12月至2012年7月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任许昌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5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职责分工: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刘文锴,男,汉族,1963年11月生,河南封丘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州市人大代表。2003年2月至2004年4月任焦作工学院副院长,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任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2006年2月至2013年5月任焦作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党委书记,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任河南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5年11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职责分工: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联系单位:电力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书臣,男,汉族,1962年9月生,河南南乐人,中共党员,教授。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任原河南财经学院工会主席;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2016年5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职责分工:负责宣传、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统战、政保武装、安全稳定、保密、离退休人员管理等方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文明办、新媒体中心)、统战部、保卫部、武装部、社会科学处、离退休职工工作处。主持校工会全面工作。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联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高京燕,女,汉族,1976年3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博士。2010年11月起历任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2017年9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关工委等方面工作。分管组织部、机关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关工委。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联系单位: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法学院(法律事务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施进发,男,汉族,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999年3月至2007年8月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院长,2007年8月至2015年9月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5年9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正校级)。

职责分工:负责财务、校地合作、校办产业等方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财务处、校地合作办公室(共建合作办公室)、科技产业总公司(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花园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单位:水利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刘汉东,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4月至2014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期间2009年至2010年挂职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14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职责分工:负责发展规划、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学报、继续教育等方面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报编辑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水利部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

联系单位:材料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天泽,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政协委员,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2008年11至2014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2014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职责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审计、工程训练、图书管理、档案、信息化等方面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审计处、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信息化办公室。

联系单位: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许科红,男,汉族,1959年9月生,河南固始人,中共党员,教授。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任河南农业大学纪委书记,2017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纪委书记。

  职责分工: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持校纪委全面工作,分管校纪委办公室。负责监察工作,分管监察处。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联系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苏喜军,男,汉族,1963年7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教授。2015年3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职责分工:负责人事、教师发展、招生、就业创业、学生等方面工作。分管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处。

联系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刘雪梅,女,汉族,1965年生,吉林松原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2月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职责分工:负责科学研究、基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教育、国有资产管理、保卫、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分管科技处、基建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语言培训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校属科研院所。

联系单位:建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乌拉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