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河南
7273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河南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院系设置

学院及专业介绍

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3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高校教师系列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4人、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和省教育厅“555”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形成了“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河南省教学团队、河南省 “产业用纺织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

纺织学院建有“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以纺织学院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批准认定为2012年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首批)。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仪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2项,省院(院士)合作项目1项,对外合作项目1项。中国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 纺织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纺织新产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纺织企业、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的新产品开发、纺织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及技术改造、纺织品贸易及商检测试等工作。

优秀学生在中原工学院学习两年后,可申请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在曼大学费基础上优惠20%,其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资助。

※ 轻化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从事纺织品染整工艺设计、染料化工、化学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研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服务于纺织、印染、化学纤维、染料、化工、塑料等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对外贸易公司等。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系统地掌握非织造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研发、检验与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非织造企业从事非织造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等工作,可在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的从事产品贸易、质量检测等工作。

能源与环境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级讲座教授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人。

学院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动力工程、市政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1500人。已建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河南省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依托“河南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和“环境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了一批高层次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与研发团队。先后建成了“河南省供热空调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制冷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空调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河南省高校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热泵创新型科技团队”、“郑州市新能源汽车空调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学院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成果方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共完成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重要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科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共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100余篇。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内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等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及产品营销的理论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与设备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设计院所、施工安装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节能评价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大型暖通空调设备制造企业,电子、生物制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设备研发,以及各种人工环境系统研究、设计和运行等方面工作。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本专业分制冷与低温工程、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中央空调系统、冷库系统、小型制冷装置或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从事制冷空调领域或电厂热能领域的相关工作,制冷与低温工程、暖通空调领域的设计、制造、安装、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制冷空调公司、制冷空调设备加工制造企业、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制冷空调相关企业;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计院、锅炉厂、汽轮机厂、电科院(电力试验研究所)等电力系统的相关企业、电力设备销售公司、或具有自备电厂和工业锅炉的大型工业企业等。

※ 安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工业生产安全技术及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工业安全生产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开发、研究、检测、监控和评价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安监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培训机构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察、安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工厂、矿山从事地面与地下建筑工程通风与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

※ 环境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防治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在环境保护行业从事污染防治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环境保护管理、设计、施工相关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数学、力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政府规划部门、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设计院所、水质净化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大型市政、建筑、水利、道路和桥梁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大型工程设备与管道安装公司、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等从事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与管理、教学及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现有教师75人,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4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院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开放实验室。学院的“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团队为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 25项,获国家专利30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从事机械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机械领域相关的厂矿企业、设计研究单位、高等学校从事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宽广的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测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产品与系统研究开发、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试验、制造、销售、维护、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车辆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汽车设计制造、汽车服务等行业从事设计、试验、制造、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及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技术开发、维护、生产管理、销售及教学工作。

※ 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工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生产运营管理、IE教学、科研等工作,具备工程技术与生产运营管理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公共及市政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工业设计专业(入校后加试徒手画)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开发、研究,且具备较强设计、创意、审美和制作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主要在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广告设计、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信息与通信系统2个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还有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教育厅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承担并主持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与许继集团合作联合建设有“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微电网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有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高速实时信号采集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60余篇。学院还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项。

学院在许继集团,中国恒天重工集团,宇通客车等大型企业建设有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 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通讯及网络化控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电气传动自动化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类微机控制的工业自动化装置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各种行业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制造和应用等工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工设备,以及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技术的设计制造及控制、建筑供配电、楼宇自动化等工作的强弱电结合、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电力部门、建筑房地产行业,智能电网等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工矿企业、金融、邮电与通讯部门、环保、电子、电工高科技企业等领域的研究、制造、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等工作。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国防系统、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信号的处理及传输、电子设备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处理和传输等多方面的研究、教学、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 通信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及网络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电信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产业、设计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管理应用、工程设计、系统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信息测量与控制工程领域中有关传感器技术、信息检测、智能化仪器等测控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自动检测、计算机测控、通信、智能化仪器设计和网络化仪器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

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 1人、院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纤维成型及改性”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郑州市金刚石锯切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科研领域主要涉及超硬材料及其制品、超硬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纺织化学品和绿色化学品等。拥有SEM、XRD、FTIR、DSC/TG、等离子熔覆设备、纺丝机、超硬材料制品加工设备、图像分析仪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等30余项,现承担河南省重大专项、重点攻关和重点基金等在研纵、横向项目85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53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40多篇。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材料加工工程与技术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及新材料、新产品的实验研究、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汽车、机电、冶金等行业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经营管理及材料进出口贸易等工作,也可在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成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以超硬材料制品为特色)、金属材料领域相关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力,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生产制造、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材料工程有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商检、海关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检验、技术监督、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教学工作。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树脂磨具、化学纤维、塑料加工、电缆、汽车制造等企业、科研院所、商检、海关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检验、技术监督、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和教学工作。

※ 应用化学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轻工、化工、石化、能源、医药、食品保健、环保、商检、建材等行业从事工业分析、商品检测、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监督、环境监控、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校级特聘教授5人,教授7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建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郑州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中原工学院联合成立的“电子档案技术研究所”、“并行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学科建设平台。

近年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十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三等奖4项,其他奖项12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数百篇以上,有多项成果在社会上推广应用。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连续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全国物联网大赛、全国数学建模、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有校外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基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管理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两个专业方向(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分布式系统),以适应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就业方向的需求。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专业教学、信息系统管理等工作。

※ 网络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和网络软件开发,参与大型局域/广域网设计,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安全保障,从事基于网络的软、硬件设计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两个特色方向(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开发),拥有校企合作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训基地。

毕业生适用范围: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及信息产业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开发、管理和维护以及网络软件的开发工作。

※ 软件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以掌握.NET和J2EE两个技术平台以及IBM Rational相关软件开发工具为重点,培养具有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及质量控制等能力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IT企业的经营管理、软件服务外包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8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社科优秀人才以及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和工商管理(MBA)五个硕士点。企业管理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校级一级重点学科。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造价、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十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河南省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学院下设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管理决策研究中心、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旅游营销策划与管理研究中心、小微企业金融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首批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研究团队为河南省首批支持建设的人文社科创新团队。

※ 市场营销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和业务工作,以及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等从事营销研究与营销工作。

※ 会计学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机构从事会计与管理工作,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从事服务工作。

※ 工商管理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手段,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各项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工业、商业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和机构的各种管理工作。

※ 工程造价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校期间完成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工程建设公司、工程咨询管理公司、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工作。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主要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内外贸易政策和法规,能在政府商务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研究和策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工作。

※ 金融学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及实际业务技能,能够在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资信调查等实际业务,也可以到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及衍生机构或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投资、理财业务和理论研究,符合国际化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及衍生机构,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业务工作。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会展组织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会展业策划、设计、运营、管理、评估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场馆、会展服务公司、参展企业、节庆礼仪公司、赛事策划与组织公司、广告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事与会展活动相关的策划组织、营销公关、运营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在各类具有会展职能的公共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展览公司、会议公司、会展场馆,节庆礼仪公司、节事策划与组织公司、广告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从事会展管理与策划工作。

※ 表演专业(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民用航空运输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所必需的乘务服务、中外语言表达、礼仪规范、组织协调、灵活应变等基本能力与操作技能,以空中客运服务与航空客货运输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综合服务意识强、熟悉行业国际规范的专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航空乘务、机场服务、酒店服务、礼仪服务、民航旅客运输等部门的专业服务和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 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

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力学》课程为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院实验中心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中心入选首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一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教师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论文奖42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 土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完成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等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设计、施工、研究开发、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建筑工程、地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和岩土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和科研工作。

※ 建筑学专业(学制五年,入校后加试徒手画)

主要培养:注重理工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校期间完成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建筑设计院(所)、房地产公司、城镇建设及管理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古建、园林设计等工作。

※ 工程管理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校期间完成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及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能够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项目开发、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与咨询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相关工作。

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学两个硕士点,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产品设计专业四个本科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河南省名牌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服装设计专业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前15名以内。学院现拥有多名高学历高职称知名教师,近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励。

2008 年,学院15名表演专业学生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国家引导员工作。2009年,表演专业学生参加了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巡游。2009年,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中我院学生荣登冠军,获“全球美皇后”称号。2011年“第23届环球比基尼全球总决赛”中,我院学生荣获亚洲美皇后称号。2012年再次获得服装设计“育人奖”2013年在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举办两场学生作品专题发布会,2000年以来,学生在“中华杯”,亚洲青年设计师大赛等国内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在2013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学院学生再获佳绩。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策划,能从事流行趋势分析、流行时装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各类服装品牌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服装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服装零售业、服装院校、服装媒体及网站等。可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品牌和产品策划、服装营销和贸易、服装教育及相关工作。

※ 表演专业(服装表演与营销)

主要培养:能从事服装动态、静态展示表演、策划、组织与编导,服装及相关产品营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模特或艺人经纪机构担任高层管理、时尚编导、签约模特和专业培训机构,教学机构中担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服装企业中担任设计或营销工作,专业媒体中担任时尚栏目的编辑、记者、主持人、制片人甚至是主编等。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扎实的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及良好的实践能力,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服装制板、服装生产管理、品牌策划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各类服装品牌公司、服装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纺织服装零售业、纺织服装院校、服装媒体及网站等。毕业生可从事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及相关产品检测、服装设计、服装品牌和产品策划、服装营销和贸易、服装教育及相关工作。

※ 产品设计专业

主要培养:织物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印染图案设计、室内饰品设计、室内陈列设计、室内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以及纺织品管理和营销等高级应用型的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主要从事室内纺织品与服饰品设计、空间软装饰等室内用纺织品的色彩、图案、配套、造型、立体终端产品的设计以及品牌管理与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35人,高级实验师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5人。

学院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教师创作的大型油画《焦裕禄》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被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学院学生在国内外的各种专业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平面设计、产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具有系统专业技术技能、较强适应能力及较高艺术修养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广告包装、平面印刷品、装帧展示等设计工作,也可从事设计管理和教学工作。

※ 环境设计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园林设计及整体设计策划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在环境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大中专院校、园林设计等单位工作。

※ 动画专业

主要培养:能从事多媒体设计、动画创意、动画脚本创作、二维动画创作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策划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在专业影视制作单位、动画制作机构、影视媒体单位、动画培训与教学机构,从事影视编辑、动画设计、影视片头创作、动画教学和动画研究等工作。

※ 摄影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广告摄影、图片展览、版面设计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摄影、专业摄影、新闻摄影等工作。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3人。学院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媒介融合的技术要求,大力实施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推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上海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各类主持人、DV大赛中均获得过优异成绩。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或新媒体播音主持、新闻报道、影视配音,公共活动主持、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下设新闻节目播音与主持、文艺节目主持、公共礼仪主持三个方向。新闻节目播音与主持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新闻播报、新闻采写与评论、现场报道能力的新闻播音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以及记者型主持人;文艺节目主持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的广播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或小说、广播剧演播者;公共礼仪主持方向是根据现代传播对公共文化礼仪人员及专业主持人的要求,培养有较高文化修养、具备公共礼仪活动策划、现场主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适宜到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现代传媒企业、文化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企业的新闻宣传机构工作。

※ 广播电视学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采访、写作、现场报道、摄录、制作、编辑、评论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尤其注重在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授最新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从业技能,能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及其他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摄录、制作、编辑、评论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报社、杂志社、出版管理部门、网站,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电视节目编导、影视广告创作、新媒体节目编导与制作,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从事策划、摄像(影)、编辑、制作等工作的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分电视文艺编导、影视广告编导两个专业方向。电视文艺编导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与组织策划能力、现场应变调控能力的文娱节目编导;影视广告编导方向培养具有广告策划营销能力、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能力的广告从业者。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适宜到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新媒体以及影视、广告制作单位、文艺团体、电教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较好地把握新媒体领域的变革趋势及其业态多样性,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规律,以服务于公众的新媒体信息需求为主要业务范围,能在新媒体行业及传统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新媒体新闻信息采编、新媒体视听内容(网络剧、视频广告、网络节目等)策划与制作及新媒体营销与运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网络新媒体、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电子商务企业和媒介传播公司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新闻出版行业、教科研机构的宣传部门。

理学院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博士28人,硕士学位占90%以上。省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校级特聘教授 1人。学院设有凝聚态物理、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与技术两个硕士点,拥有凝聚态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和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光学三个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理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正式出版专著或教材50余本,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10余项为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联合国金奖各1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论文被SCI、EI或 ISTP收录200余篇。

学院自1994年以来一直连续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屡创佳绩,共取得了14个全国二等奖,河南省赛区的64个一等奖、75个二等奖、69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及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信息计算能力、金融统计分析能力和运筹优化管理能力,较高的科学和人文素质,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数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应掌握数理金融、信息计算与处理、统计分析与应用、优化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数学、金融、管理、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较强的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科技、教育、金融、管理等行业从事数学应用、教学研究、统计计算、预测分析、项目开发、信息处理及管理等领域的相关数学技术或管理工作。

※ 应用物理学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宽口径的,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的,拥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较好的光电、材料、通信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应用物理及其相关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应用前景;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科学适应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并能够应用物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研究设计部门、高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电子信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材料开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管理、教育教学或人才培训等工作,具有扎实基础和实验技能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应用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在读博士4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 人。著名法学家吴汉东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省内外知名学者与实务界专家9人为兼职教授。现开设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每个新生配备有校内、校外“双导师”。拥有“知识产权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科技发展与社会治理”方向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被授予“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校级哲学社科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教师近年来公开发表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论文、出版多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和其他各类研究课题近百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多项。

※ 法学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具有较强法律实务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

※ 知识产权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法律学科基础知识、知识产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在国家与地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国家与地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

※ 社会工作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熟悉社会工作相关知识,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并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从事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卫生工作、工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工作、民政工作、青少年工作、妇女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社会行政管理机构、社会政策研究机构等机关、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师9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院部级教学名师3人。开设有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和日语三个本科专业。校内与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涉外旅游与旅游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校外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学院先后有来自英、美、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在我院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院多次向国外派出教师进行访学、担任翻译任务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2014年国家汉办开始在本科毕业生中选拔汉语志愿者以来,我院已经成功选派10余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外国语学院现为中国法律语言学学会理事单位,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单位,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有校级研究机构1个(“语言与传播研究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近五年来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和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 现承担完成、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和其他各类研究课题数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35项,发表了30余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出版了10余部学术著作、译著,主持编写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9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双语示范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7门,英语专业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与美国科隆兄弟公司合作在我院建立“全球服务职业人才培训基地”。

※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科技、商贸、文化、教育、外事等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合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媒体、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导游、管理和研究工作。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合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学研究、中小学汉语教学以及在国内外文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及相关工作。

※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熟练运用日语在经贸、外事、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各类企业和服务性机构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合在日资机构、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媒体、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导游、管理等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河南招生代码:6119

中原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6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开办,批准书编号分别是纺织工程MOE41GB2A20040067O;市场营销 MOE41GB2A20040066O;会计学MOE41GB2A20040065O;服装与服饰设计MOE41GB2A20040068O;环境设计 MOE41GB2A20131438N;视觉传达设计MOE41GB2A20131439N。中原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3个专科教育项目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摄影摄像技术。

中原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由国际教育学院和亚太国际学院负责管理。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中原工学院本科5个专业和专科3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中外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项目依托合作高校的办学优势,通过整合中原工学院相关专业教学院部和职能部门的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合作高校课程体系及师资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及优良的教学环境。项目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强,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位于学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各类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体育比赛中成绩显著,培养特色突出。

项目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执行由我校和国外合作高校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主要在国内修完学分,成绩合格且符合中原工学院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中原工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外语成绩和学业水平达到国外合作方规定要求、经济条件许可的优秀项目学生,在中原工学院学习两年或三年之后,可以申请到对应的合作高校攻读外方学位。选择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的学生,在英国的学费优惠20%。对于其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资助。项目学生毕业后可申请到与中原工学院有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就业选择。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纺织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系统的纺织、材料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水平,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国内外企业、贸易公司、检测机构、学校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管理等相关工作。该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纺织科学与管理方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市场营销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沟通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和业务工作以及在各类研究咨询机构从事专业研究、咨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会计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会计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公司理财专项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水平,能独立处理会计事务和解决财务问题,胜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工作,并能更好适应国际环境,可以从事财务管理及会计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知识面较宽、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既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整体设计策划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英语水平,毕业后能够在专业广告制作公司,新闻媒体,企业,设计策划公司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制作、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环境设计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测绘和表现技法,具备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以及从事整体设计策划等专业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英语水平,能从事环境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专科专业教育项目--建筑工程管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面向建设部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备建筑工程、经济、法律和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建设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建设监理和工程概预算等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 专科专业教育项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及汽车制造与装配基础,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及英语运用能力,具备“懂技术,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汽车生产、汽车服务等领域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 专科专业教育项目--摄影摄像技术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熟练掌握摄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系统的拍摄、后期技术和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在专业新闻媒体,出版部门,印刷行业以及摄影设计制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摄影、商业摄影、艺术摄影、版面设计、图片展览等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亚太国际学院

亚太国际学院负责管理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通过引进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先进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优良的师资、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优秀的教材,为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及优良的教学环境。学院与省内外多家著名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优先推荐到合作方及基地企业实习、工作。

学院每年面向全国招生,本科层次,学制四年,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目前在校生人数600余人。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满学分准予毕业,颁发中原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 本科专业教育项目--服装与服饰设计

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英语水平和国际意识,较好的服装纺织品设计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相关产品开发研究能力,能够熟练从事图案设计、纺织服饰品设计、产品功能设计、品牌设计与策划,并在纺织服装产业的策划、设计、营销、管理等部门胜任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分为服装艺术设计和纺织品艺术设计两个方向。

▃▃▃中原工学院(软件类)▃▃▃

河南招生代码:6117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河南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学院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会员单位、全国省级软件学院会员单位、河南省软件学院实习实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学院为中原工学院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点,软件工程专业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特色专业、校“卓越计划”试点。学院以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作为提高培养质量的着力点,采取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高级软件工程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学院每年与工信厅共同举办“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汇聚软件行业的学校、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谋划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及合作。

学院与东软集团、文思海辉、清华紫光、百度、甲骨文、河南省863软件有限公司等60多家知名软件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2013年我校与百度牵手共建了“百度互联网营销实验室”,成为百度公司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仅2014年,软件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一项,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总决赛获二等、三等奖各一项,第七届河南省青年软件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河南省第一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获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学院已与50多家软件企业签订了实训及就业协议,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广泛分布在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奇虎360、华为、用友、小米科技、美团网、华科、首信、微店等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学生毕业均按照有关规定颁发中原工学院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本科专业(本科二批录取)

※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很好的软件设计能力、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与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实用型高级软件工程人才。毕业生可以到IT企业、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从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本专业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目前开设以下若干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大数据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和大数据技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大数据系统平台的搭建部署与应用开发、海量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实时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掌握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能在政府、银行、金融、互联网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处理技术开发、数据中心运维、解决方案规划和设计、大数据产品部署等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高级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本专业方向侧重于智能手机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朝阳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