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江苏
9588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专科(高职)理工类公办

酒店管理

专业代码:
640105
学历层次:
专科(高职)
修学年限:
三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学院的办学理念,以彰显学院“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构建特色学校文化”、“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集约办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为主旨,努力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育理念

1、坚持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2、贯彻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

3、落实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理念

4、实施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5、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一)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专注于培养为国际联号饭店、国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精品酒店、集团特色餐饮、高级会所等现代旅游服务企业所欢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熟操作、强服务、善沟通、会培训、能设计、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并通过职业磨练在3-5年的时间内成长为中基层管理者。

(二)职业面向

1.国际联号饭店

2.国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

3.精品酒店

4.集团特色餐饮

5.高级会所等

6.其他旅游企业及非旅游企业接待工作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旅游企业职业道德和礼节礼貌的基本知识

4.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

5.掌握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知识

6.掌握饭店客房服务与管理知识

7.掌握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

8.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9.掌握饭店营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能用外语熟练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

3.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胜任前厅服务和前厅部中基层管理的能力

6.具有胜任客房服务和客房部中基层管理的能力

7.具有胜任餐饮服务和餐饮部中基层管理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运用和管理能力

9.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0.具有吸引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是非观念,有理想有道德,遵纪守法。

思想品德:爱祖国、爱人民、文明礼貌、行为规范、诚实守信。

文化素质: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备连续工作的体力与耐力。

2.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以客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客人和酒店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

职业素养:具有与本职业特点相符的职业气质与礼仪风范。

五、课程体系

为体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密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本专业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职业岗位分析,在对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确定本专业应开设的具体课程,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融入相应课程,如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按照学院课程开发的程序与路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六、双证课程设计

在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中,与酒店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可开发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要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茶艺、酒店营销实务、饭店情景英语等。

七、教学模式改革

为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活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团队合作、社会调查、综合汇报、专题研讨、技能竞赛、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亲身体验等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金牌服务明星进课堂”、“行业企业专家进教室”、“实践教学进店堂”等专题教学活动,以此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八、课业评价

专业核心课程力图构建开放式、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各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模块个性化地引入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倡导学生互评互点共同提高,形成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案;以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各专业课程评价内容涉及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增强等方面。

对于考证课程,除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专业技能资格证考评为辅的综合考核方式;实践环节则以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和企业评价为主要考核依据。

九、工学结合形式与方案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围绕学院“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工学交替”,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间深度合作。从2007级学生开始,我们每年推行一个“双证融通”试点班,尝试 “2+1”、“1+0.5+1+0.5”、“1.5+0.5+0.5+0.5”等各具特色的“工学交替”教学安排,提炼特点与经验,积累典型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成果,并不断进行推广和实践。

在前期摸索的基础上,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实施“1+0.5+1+0.5”工学交替模式,即大一在校学习,大二第一学期在酒店顶岗实习7个月(7月1日~次年2月1日),大二第二学期以及大三第一学期在校学习,大三第二学期校外毕业实习(2月1日~6月1日)。

同时,结合旅游酒店业实际运营的特点,在周末、黄金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社会实践,既解决了酒店业务繁忙时人手紧缺的困难,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

十、课程选修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训、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根据培养计划,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完成151.5学分课程的学习,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127.5分,见表1;选修课至少达到24分。各类课程通过学习,考试课达到60以上,考查课和实践课达到及格(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以上,(如评价等级仅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则必须为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