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新鲜出炉,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及必修部分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部分的考查内容没有改变,只是考试说明中生物技术实践部分做了一点微调,增加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同时题型示例中增加2018全国卷2,3题、2018全国卷1,3题和2018海南卷,30题。即整体结构维持稳定、局部微调,这种变化表明高考总的命题方向将继续朝着素养考查稳定推进;知识内容的局部微调也仅仅在选修一部分,涉及部分考生。
一.生物考纲与说明内容的解析
(一)考查方向体现核心素养
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生命观念是指对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本身学习的同时,相应形成的观念认识,这里的生命观念,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或对生命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抽象的观点,也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近年高考题已经有所涉及,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探讨、阐释或论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作为高考题目,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近几年的高考题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考查,而且势必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17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4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18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5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这是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密性的展现形式,这也将继续成为高考题命题的特征,高考也将延续这种设问形式。
科学探究作为上一轮新课改的关键词,近20年来已经在高考命题中成为常客,是高考题中重要的考查形式。它往往以热点课题为情境,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方法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形式体现出来。科学探究注重形式上的逻辑严密性,因此注重在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过程中体现实验设计的原则、变量的控制及结果的合理性等。
社会责任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后,对生命现象、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如生态环保意识、爱国情怀、造福社会、崇尚生命等观点,在高考题中一般不会着墨太多,可能会融合于某种形式的考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二)命题重点仍在主干知识
作为高考命题和备考的指导文件,生物考纲和考试说明历来重视双基。不但如此,考纲所列考查内容的要求层次也基本维持稳定不变,体现了高考命题风格的成熟稳定与连惯性。
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知识的挖掘、对比、剖析、运用,是近些年命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生物学知识主干主要包括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代谢的基本过程、遗传方式与过程等相关问题、进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稳态与调节的过程与方法、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作为高考命题的“四大金刚”,代谢、调节、遗传、生态,是非选择题命题内容主干中的主干,其命题形式尽管多变,但是一般离不开其知识框架的主体。例如,代谢一般不偏离诸如光合呼吸、酶的作用等,而且多以曲线或实验形式呈现;遗传部分多见遗传分析、杂交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遗传育种方法与过程等,调节部分则常见稳态的维持、反馈调节过程、神经激素调节方式与特点等,生态部分常以生态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2题(题略)考查遗传分析,重点体现对分离定律、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与伴X遗传的区分、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判断等,考查点均在对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考生只有熟练掌握并能娴熟驾驭,才能顺利解题。
(三)夺分热门仍是实验考查
实验的考查最能体现考纲要求的几个能力考查,无论是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均能在实验考查中得到体现。实验设计与分析历来是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集中点。实验考查的形式多变,既有传统的光合呼吸实验、遗传杂交实验、神经激素调节实验、也有近几年才出现的分子遗传实验、模拟生态实验等,既有书写实验过程、实验思路的,也有表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的,考生需要在变化的实验情境中剥离出有价值信息,运用实验设计方法,正确解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I第29题(题略)考查实验思路,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实验分组、变量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处理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则注重说明结果与结论的相关性等。
(四)变化涉及选一酶与实验
2019年考试说明知识范围要求的变化集中在生物技术与实践部分,表现为一变一增加:“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改变为 “5-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增加部分内容为:选修一中增加了:“5-2 酶的应用”,包括:“(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另外,5-3中增加“(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考查点调整内容为增加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增加的内容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电泳等内容。笔者认为,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知识考查可能会有所扩展,除了考查原有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常规传统发酵以外,还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及相关扩展知识,关于这点变化,在教学和组织复习过程中应予以关注。至于微生物实验技术、植物体内有效物质的提取等,还将一如既往地作为高考考查点,不会改变。
二.备考建议点睛
对于2019版生物高考考纲,建议教师首先,从总体要求出发,特别关注能力的考查方式、方法,把握高考命题的脉络,紧扣后期的高考复习,使复习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其次,复习重点仍然把握好复习主干,舍弃偏难怪,重在基础与落实,对待基础知识,特别要学会知识的有效运用而非简单记忆,这样才符合高考的选拔标准。最后,要关注选修一的变化内容,要通过仔细分析、达到有效应对。对高考和说明中的此次变化,复习过程中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必惊慌失措、乱了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