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考点练习:与抗战胜利70周年相关的那些考点

文/鱼米米

  相信大家这几天都被阅兵刷了屏,9·3阅兵的规模和看点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可以说备受世界瞩目,而中国作为历史上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意义也都在提示全世界:我们曾经做出过怎样的牺牲和贡献!

  可想而知的是,2016年的高考,“抗战”的相关知识会是高考重点之一,包括今年阅兵的背景、意义等也都会是热点。那么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哪些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呢?

  历史背景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约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高考考

  一、纪念抗战胜利的目的是什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抗日知识概要

  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两条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防御阶段主战场),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相持阶段主战场);

  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四个政权:国民党政权【南京国民政府、重庆国民政府】,日扶植的傀儡政权包括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三、全民族抗战

  (一)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全民族抗战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抗战,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和带头作用。

  (二)中国全面抗战的原因: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局部侵华):

  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驻守凇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3、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此后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必须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或日本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2、现实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为摆脱困境急于对外侵略扩张。

  3、政策因素: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正式把侵略中国定为基本国策。

  4、中国方面: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党政府忙于剿共,对日本局部侵略妥协退让,为日本全面侵华提供了有利时机——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5、欧美大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

  6、法西斯国家: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7、日本方面: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四、中国的全面抗战(1937.7.7—1945.8.15)

  1、开端标志(1937、7开始):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也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①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②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③随后日军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平津失守)。

  2、防御阶段

  ①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根本原因: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有中共的积极推动。

  b. 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合作方式:党外合作,即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d.军事合作: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革命国民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e.建立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时间:1937年8月;制定者:共产党。制定标志: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

  主要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实行原因:由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决定。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主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意义:抗战以来的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b.战术:伏击战;★百团大战

  ③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片面抗战路线:制定者:国民党;内容:单纯依靠国民党和军队抗战。

  实行原因:由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决定。

  战役:★淞沪会战,时间:1937.8.13—11月(三个月)

  战场:上海及周围地区;开始标志: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八一三事变);

  目的: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解除南京的威胁;

  战役:宝山保卫战;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意义: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意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结果:①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②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五、日军的滔天罪行

  (一)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地点:南京,手段:采取枪杀、刀刺、活埋、烧死等及其残忍的屠杀手段,人数:超过30万人;

  (二)潘家峪惨案:时间:1941初;地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手段:用机枪、手***进行残酷屠杀;人数:全村1500多人中的1200多人,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实行“三光政策”的一个具体罪证;

  (三)七三一部队:地点:中国东北;性质:专门研究细菌战、毒气战的部队;手段:用中国活人做实验,人数: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3000人以上。

  六、抗战的胜利相持阶段

  (一)国内战场:

  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下半年;

  目的:为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指挥:彭德怀;部队:八路军106个团,战场: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

  战果:拔掉敌人据点近3千个——战术:破袭战;

  意义:①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战场)。

  (二)国外战场:国民党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进攻中国云南。

  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时间:1942—1945年;部队:中国远征军;

  战场:印缅战场;

  战果: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结果:1945年初,在英美联军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意义: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结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四)胜利原因:

  根本原因: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战争性质: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国际方面: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的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苏联和英美的支援,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国民党方面: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日本陷入长期作战的不利地位。

  中共方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打击。

  两个战场: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和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共同作出重要贡献。

  (五)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意义: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八、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 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 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九、抗日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十、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十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提出: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2.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特征: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4.内容:

  第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第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第三,对待顽固势力要坚持又联合又斗争政策。

  第四,在和顽固派斗争时,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十二、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1.政权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2.经济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党风建设: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十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最早抗战: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组织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

  3.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4.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5.胜利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历史雄辩地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十四、分析甲午、抗日战争胜败的原因

  甲午战败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抗日战胜的原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十五、习近平宣布裁军30万

  盘点历史上解放军的10次裁军

  公开资料显示,从1950年开始,解放军进行了10次大规模的裁军。

  第一次: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有了较大压缩,全军精简17.1%,而军兵种机关及部队则有了较大发展。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

  第四次: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

  第五次: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方案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

  第六次: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

  第七次:1982年9月,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

  第八次:1985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

  第九次:1997年9月,解放军开始了第九次大裁军。这次裁军的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第十次:2005年底解放军完成了20万人的精简任务。解放军第十次大裁军的主要目的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提高对这一知识内容的重视,更多的其他内容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记忆和丰富。

小编推荐

1.2020年高考注意事项大全

2.高考热点话题预测作文5篇

3.高考热点话题预测材料作文

4.教师张桂梅事迹高考作文材料

5.2022高考写景抒情主题满分作文3篇

6.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文素材高考版

7.这才是成熟的模样高考作文素材2021

8.这才是成熟的模样高考材料作文大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2023高考读大学最好的十大城市 哪些城市前景好

23-03-02

中国最容易考大学的省份 哪个省高考简单

23-03-02

高考落榜生的十大出路选择 有哪些出路

23-03-02

高三三个月最多逆袭多少分 怎么逆袭

23-03-02

深圳大专多少分能录取 2023高考分数线预测

23-03-02

高三考400分还有希望吗 还能提高成绩吗

23-03-02

文化课400分能上浙传吗 分数线是多少

23-03-02

高考200多分的人认真过吗 200分还有出路吗

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