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政治百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文/不想他

2018高三政治百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儿身上添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马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在社会研究学里,取名为“稻草原理”。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与下列选项一致的是( )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不,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下列典故中,两者都与此则寓言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B.郑人买履 断章取义

C.对牛弹琴 防微杜渐 D.纸上谈兵 白马非马

【答案】A

【解析】B不符合题意,“郑人买履”强调的是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C不符合题意,“对牛弹琴”强调的是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微杜渐”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排除;D不符合题意,“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名师点睛】材料讽刺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的行为。这个丢斧子的人,是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疑邻盗斧蕴含的哲理一致,故A选项符合题意;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

4、“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答案】B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知识拓展】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5、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阴历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双黑洞合并时的引力波,这是对广义相对论的直接验证,也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宇宙的全新窗口。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证明了( )

①客观事物随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不断发展

②科学实验室客观物质是否真实存在的根据

③科学理论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不断发展

④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谷歌公司人工智能“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一些人不禁为此感到失望和担心,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则认为“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成人人工智能( )

①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思维与功能必然落后于人类

②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④代表着科技与未来,是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意识的特征

7、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法线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语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外尔费米子的发现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排除;②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

8、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多年来,西方科学家已经通过阿尔法磁谱代等装置探索暗物质,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在四川建立了世界最深的暗物质地下实验室,并于2015年12月22日凌晨,成功发射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有望用“火眼金睛”探测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材料表明( )

①实践和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

②实践手段的进步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家的探索能力是认识世界的根本动力

④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名词解释】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宙中84.5%的物质含量,其中人类可见的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约70%的暗能量,5%的发光和不发光物体,5%的热暗物质和20%的冷暗物质组成。

9、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拒、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 )

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基本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0、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定位】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名师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11、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则需要我们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住宅小区,实线小区内部道理公共化,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环节城市交通压力。由此可见( )

①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有利于实线整体最优目标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需要改变事物原有属性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受客观条件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理公共化,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①②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事物原有属性是客观的,排除;④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受客观条件限制,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12、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

13、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场合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选项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志勇多困于所溺”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

A.扬汤止沸,不知釜底抽薪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答案】C

【解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良细节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的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不良的嗜好中,受其迷惑而陷于困顿。这里蕴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与“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蕴含的哲理一致,故C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扬汤止沸,不知釜底抽薪”强调的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排除;B不符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强调的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排除;D不符合题意,“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强调的是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这是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14、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穿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规律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15、“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重要的毒副作用。中医研究辩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重要,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病忌医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③抓住事物主流,发挥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④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观点

【名师点睛】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

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6、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19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这种模式现在示范区施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 )

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复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不是生产关系的改革,排除;②不符合题意,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排除;④符合题意,在19个示范区先行试验,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17、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8、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 )

①供给侧改革是两点中的重点

②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主流和抓住本质

③把握供给侧主要矛盾的规律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矛盾的观点

【名师点睛】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9、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这一拒玉原因,既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说明了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故③④符合题意;①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排除②说法错误,;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和功能而并非人们的价值判断,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

①区别:“真理标准”是说“真不真”或“真与假”的问题,判断标准是通过实践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价值标准”是说“好不好”或“好与坏”的问题,判断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联系:“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是内在的统一。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判断就是既要其“真”,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其“好”,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如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热能,是真,但原子能是用于和平事业还是用于制造杀人武器,还有个“好与坏”的价值判断问题。

20、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只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时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树立创新意识

【知识拓展】创新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从辩证法的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旧说,敢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2、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租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③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 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的寓意是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告诉我们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生价值的存在与实现

2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过去很多热门行业将风光不再,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也将因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说明( )

①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价值的实现,无法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年轻一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年轻一代人的人生道路将更加曲折,必须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④在时代的进程中塑造和完善自我,是年轻一代成功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人生价值的存在与实现

24、2016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说:“一国道路的选择,关键要复合国情,现代化不是单项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阿拉伯谚语讲‘自己的直角才知道哪里痒’。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探索发展道路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往往属于统治阶级,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属于人民群众,排除;②说法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决定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25、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小心碰到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来。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大师顺着游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跃然纸上。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可以根据食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树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定

④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辩证的否定观

【名师点睛】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其他事物转化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当前,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神话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创新应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在促进大数据的发展中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8分)

【答案】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大数据的发展与企业、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2分)②要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食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2分)③要注意分析和把握影响大数据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2分)④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整体,把企业、市场、政府等各种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2分)(若从整体部分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27、让人们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12分)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借签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

【考点定位】矛盾的观点

【解题方法】政治问答题审题指导

政治问答题审题非常关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纵观历年政治高考,因政治问答题审题失误而错失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的大有人在,而这也往往是来开分差的关键,所以要答题,先审题!政治问答题的设问虽然有时候陷阱重重,但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就是本人近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看是否需要结合(分析)材料.

绝大部分问答题基本上是要需要概括或者分析材料的,个别措施类的问答题(如哲学)和经济意义类的题可以省略此环节,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简单概括分析下,如果题目设问明确要求依据材料,那你一定不得偷工减料!

第二步:关于知识范围的审题“四看”要领:

第三步:看清问什么

政治问答题归根到底,无非就三种题型,每种题型的思路和答法还是略有区别的.

1.是什么(what):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表达了,含义,区别,联系,关系…..

2.为什么(why):为何,为什么,之所以,原因,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作用,理由,影响,道理,依据…….

3.怎么样(how):怎样,如何,途径,分析,启示,建议,措施…….

第四步:看分值,定要点

考时间,分秒必争!当然审题的时间是绝对省不得的,不过不必要的废话或者过多的要点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到底答几个要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考生在构思时就应该打好算盘,切忌写一点,想想,又写一点,这样做的最大弊病就是逻辑不够清晰.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先看看分值,拟定要写几个要点,然后再在脑海里或者草稿纸上去挖掘和组合要点,再下笔!

第五步:删繁就简

在我们的政治问答题中,有时候有些文字其实是没有任何实际含义的,你在审题的时候完全可以当它透明,以节省审题时间,增加构思时间,但是对于绝大部分限制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纳入你的构思过程,否则你的答案很有可能离题万里!

第六步:仔细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1.看数字:年份,数值,百分比(尤其是特殊年份和变化起伏很大的数字,要对比,综合考虑)

2.看主体:党,政府,公民,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

3.看字词句:到材料或图表中找出与设问(尤其是设问最后一词)内容相同,相近,相关的信息(词语或句子),用笔在问卷上做好记号,提示自己.

4.看标点符号:以分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为主。部分材料会为你的答案要点组织提供很大的启发和借鉴,千万别怀疑命题人的智商,永远相信:命题人不会总是故意把一些不相干的材料摆在那来侮辱你的眼睛!

第七步:归纳整理

审题审到这个份上,也差不多了,再不写就没有时间写了,再草稿纸上简单写个答题思路提纲,重点写几个关键词提示自己即可,然后就开始下笔吧!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贤良人士,被称为“乡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贤文化,有着广发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还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贤”或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有人认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你如何评价该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理由。(10分)

【答案】①该观点是不科学的(片面的)②新乡贤是人民群众的杰出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但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3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新乡贤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在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汇总发挥了主体作用。(3分)④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新乡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分)

【考点定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师点睛】辨析题解题思路:①把握材料的中心点;②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③组织答案时尽量运用背景材料进行相关分析。高考时,同学们一定严格按照辨析题解题总体要求答题,记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题要细致:一审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与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找出辨析点,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2.步骤要清晰:一是明确辨析点,一点一点地辨,一层一层地分析。二是解答必然点,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三是展开讨论点,对每一个辨析点中合理因素和错误成分展开充分的分析论证。四是补充遗漏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3.环节要完整:一是解释概念与特定词语。二是肯定合理成分并说明理由。三是否定错误成分并说明理由。四是小结,扼要概括上述分析并作出判断。对于错误观点,要指出其实质和危害以及正确的说法是什么。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2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4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名师点睛】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之坚持下去,付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2)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样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可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发展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体积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医疗是律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奴隶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例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术,最终成功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心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8分)

【答案】①屠呦呦在医学实践中不断实验提取有效物质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2分)②世界卫生组织持续调查发现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的,说明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否认个性发展,表现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1分)但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屠呦呦的医学贡献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物质条件和成果。(1分)这表明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1分)③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心念、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再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全民提高个人素质。(3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考点定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题型讲解】“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简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多是大背景、小切口、重在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和提高上述能力的目标,最根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注重研究性的学习,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答技巧,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启示类”﹑“措施类”题为例,简单分析此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以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一、题型特点:

"启示类"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文化生活、政治学的启示等等。“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

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二、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要看清要求,读懂题意,二要围绕设问,回归教材,三要多角度思考,思维发散,四要多种方法并用,五要逻辑严谨,恰当使用学科语言。

“启示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文化生活、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小编推荐

1.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2.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河北卷)

3.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卷)

4.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

5.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试题及答案汇总

6.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7.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8.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