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各机构、国家部委都在组织开展“高校排名”。这样的评审和排名到底产生了哪些正面和负面作用?高校管理者该怎样面对这样的评审和排名?这些问题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高校排名怎么了?
媒体报道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关于建议教育部暂停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的提案引发众议。
“取消,我赞成!叫停,我同意!”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深深觉得,现行的高校学科评估和排名,已经给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了冲击。
张大勇直言,为了应对评估,高校教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完全可以把这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这才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
张大勇进一步指出,现在的这种评估还造成了不好的风气,产生了很多不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氛围。
段树民表示,高校对这个评估感到压力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评估结果可能会和教育部的资源分配挂钩。例如国家很重视“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这个建设经费可能是众多高校今后几年发展的主要资源。因此,众多高校都把评估本身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而忽略了本质的内涵发展建设。
“这样的评估可能成为误导学校发展的指挥棒。”段树民说,可做参考的前提是排名必须是准确客观的,否则肯定会误导百姓。高校的排名不仅影响高校,还影响全民,每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哪种排名要不得?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吉永华时不时会看到新的大学排名。“对于我来说,有些是颠覆性的。”对于这样的排名,吉永华通常都是看一遍,一笑而过。“我不是特别在意这件事,这只是一种参考,图个好玩。”吉永华笑着说。
“民间专业机构评估的着重点不一样,但这些评估对学校并没有强制性的影响,高校可以根本不理会。但是教育部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官方的,自然会让老百姓感觉是最有权威性的,对高校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段树民说。
在段树民看来,主流专业机构所做的学校评估和排名,是根据发表的公开数据进行评估,有比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而教育部的评估和排名依赖的主要资料是由被评学校本身提供,所得出的排名也可能有比较大的水分。
大学排名的问题也吸引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院士的关注。“所有评估都仅仅是一个评估,评估的指标并不都是那么科学的。用死的指标评一些活的东西,肯定还是有问题的。”顾秉林说。
质量效益怎么评?
“大学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不能不当真,也不能太当真。”
顾秉林表示,评估过程中,评审专家会考查高校的一些共性指标,可以作为大学质量的部分参考,而且评估结果对于普通百姓会产生影响,所以也不能完全不在乎。
对于排名带来的负面影响,顾秉林认为,无论大学评估排名未来如何开展,大学领导者都要坚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而不是按照评估指标办教育。“怎么有利于培养人,就怎么办。”顾秉林说。
那么,拿什么来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呢?
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不太赞成以一个学校的规模、发表论文数衡量学校的办学效益。她认为,这样容易产生误导。现在社会热衷炒作各种排行榜,出现很多机构做排名,搞得社会公众很迷糊。
此外,她希望对评估进行规范,有一个规范的机构、规范的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程序,大家共同努力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庞丽娟建议,首先要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什么。“评估的目的在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标体系要跟目标相符合,重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庞丽娟认为这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