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前后两个分句结合在一起构成思辨,引发思考。提示语中一句联系现实生活,引导考生从生活中选材,进行举例分析,拒绝远离现实的空谈。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对核心概念进行剖析。何为“细小的声音”,是自己内心的低语向往,还是师长的善意劝告?是社会底层弱者的呼求,还是先知先觉者为民请命的呐喊?“巨大的声音”又是什么?是旁人对你生活的指指点点,还是流量明星富有煽动力的洗脑?是集体无意识的社会舆论,还是无可辩驳的权威话语?理解之后,还要把“细小”与“巨大”结合起来,从同一个角度对两者进行解读,绝不能前后割裂。
其次,我们要追问自己的现状,是时常随波逐流、无脑跟随还是保持清醒、理性思辨。接着需要对现状背后的缘由做深度剖析,一切的反思是为了更加明达。当我们把声音的状态还原至自然,抛却声音的大小与来由,独立思索,审慎辨析,所有的谜团都会随之解开。
对此类材料作文题,考生绝不能简单地找寻若干个相关事例去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而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用你的思维带领读者一起思考,一起清醒,如此方能写出有现实意义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
基本角度1:倾听内心,勇于发声。
以材料中前一句话为侧重点,支持“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立于长辈的厉声训导之下、众人的议论喧哗之中,我们常常轻易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细小微弱,就觉不值一提,于是失去了表达的勇气,最后往往遗憾得捶胸顿足,如此重蹈覆辙,怯懦成性,必然令自我堕入黑暗的深渊。所以,不为巨声所扰,重视内心细声,于我们而言尤为重要。
基本角度2:保持质疑,慎思明辨。
以材料中后一句话为侧重点,支持“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我们所听到的,往往是有人想让我们听到的。当滔天巨浪般的权威之声来临之时,我们是急着随声附和、煽风点火以获得认同感、安全感,还是留有一方思索的空间,保持质疑,等待真相的来临?任何事情,立场不同,表达的方向就会不同,真相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升华角度:保持理性,追求真理。
综合材料的两个分句,表达“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细小的声音置若罔闻,对巨大的声音应声附和。或许我们只是明哲保身,才选择跟随权威做沉默的羔羊;或许我们只是不想随着那些细小的声音泯然于众,而天真地选择做那声浪中的一簇……可是,我们始终要追问自己:我们孜孜以求的究竟是真相、真理还是喧哗热闹及所谓的权威?
或许有那么一刻,我们的思维被喧闹的浪潮裹挟而去,我们的头脑因那些巨大的声音而混沌,脚步也因此而彷徨迷茫,失却了自己的方向。
这些“巨大的声音”,是他人的言语、社会的舆论,甚至史书典籍里的教条。它们习惯用多数人的取向和磅礴可怖的气势施压,让你我丧失自我的意志。在此巨声之下,我们难免会忽略甚至背离我们自己所能发现的“细小的声音”,那些美妙的思想、自由的灵魂,在巨声之下被迫遁进黑暗的阴影。
前几年,网络AI算命流行,大批青年人或单纯跟随网络潮流,或出于迷信盲从,执着于虚拟的算命结果,将钱包向幕后的诈骗公司敞开。或许有人认为,网民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这无伤大雅。但无脑跟风,迷信AI,丢失自我,这是一个理性现代人所应有的样子吗?前段时间,鲍毓明案搅得网络上满城风雨,一次次的反转,一次次的舆论导向,无声地愚弄着群众。倘使真的跟从这些“巨大的声音”,无疑会使自己迷失于无穷纷扰的讯息,丧失清醒的意识与自我判断的能力。
巴特尔如此评价纪德:“博览群书,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只有保持质疑,才能让我们面对选择时冷静取舍,镇定判断,持静于乱云中,不让自己的声音被他人的声音打败,不使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的思想取代。
当然,逆行需要勇气,质疑亦然。表现得与主流不同必然会收到异样的眼神,遭受一些非议,但听从本我、无愧于心、慎思明辨后的抉择,定能收获巨大的益处。2020年疫情钟南山院士坚持自己对病毒的判断,最终助力国家渡过难关。在这样一个人人热爱发声人人又惧怕因与他人不同而显得另类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样清醒独特的声音了,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样是为了他人。
王小波说过,“生活是天籁,需要静静聆听。”而我想说,你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那些正确真挚的声音就是天籁,要侧耳倾听,凝神体悟。生命的枝杈因为这细小的声音而繁茂壮大,人类的精神因为这细小的声音而丰盈不倒,文明的指针因为这细小的声音而永远向前。
在喧闹的荷池中,做一朵最最安静的夕阳,无看众生哗然,侧听流水潺湲;让神思清明,使前路明朗。(张琼文)
【点评】
文章重点强调了在众生哗然之中,我们如何保持质疑,让神思清明。作者以“或许有那么一个时刻”为开头,引领读者对当下生活进行反思,可谓四两拨千斤。接着对核心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并举例阐明了缺乏质疑能力会丧失自我的危害。然后指出质疑需要勇气,并以李文亮及钟南山为例,强调勇敢质疑的重要性。最后以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无看众生哗然,侧听流水潺湲”,意蕴悠长又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