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从省教育考试院查询缺额院校、缺额计划数、填报分数要求等;
第二步:通过省考试院公布的消息,掌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及上网填报;
第三步:在选择院校时,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达到院校的最低要求,对于不足分数要求的考生是无法填报志愿的,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的审核你的分数是否达到要求;
第四步:按志愿院校和志愿专业设置的数量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填报征集志愿,并按时提交。
1.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和热门*通常都会出现过于集中的状态,千*万马过独木桥,风险自然会提高很多,如果考生一意只关注这些热门院校热门*,反而容易浪费大好的征集志愿机会。倒不如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
2.先看院校再看*
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最好不要太过注重*,应先考虑如何进学校,在某种程度下,优秀的院校会为考生提供更多更实质的资源。相对来说,差一点的院校,好*的教学水平也相对差一些。所以有好院校一定要选好院校。要选择好的院校,填志愿时候多加个服从调配,对于加大录取成功率有很大作用。
3.填报前先了解足够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征集志愿的志愿填报更加不可小觑,因为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是最后一线生机。所以,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多了解信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考生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院校的征集志愿计划数,该批次的考生人数,该院校该*对学科有无特殊要求,对身体有无特别限定条件等等。另外,考生还需要格外留意以下问题,征集志愿院校是生源不足而参加征集志愿,还是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要知道,很多院校的实力并非如宣传的那样。如果不了解院校的真实情况,考生就容易上当受骗。当然,那些招生中介的话,就更不可信,考生千万不要贪图上大学而做出花钱买分等荒唐的事情,花了冤枉钱不说,要是因此错过征集志愿机会,误了学业,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征求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求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而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其实在征求录取期间,补录志愿与征求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不再使用“征求志愿”的说法。
第一次录取过程中,一些到档考生因*不服从、身体问题、放弃原有志愿、不愿来校就读等原因,导致部分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未完成(即有缺额需再次录取),当地高招办会发“征求志愿表”,或网上公布具体细项,再次征求考生志愿,此时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可按当地教育相关部门公布的征求志愿填报时间,填报征求志愿,考生填报后由招生学校择优录取。
为了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填满所有院校志愿和*志愿。考生如果少填一个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投档机会。每个考生受到成绩、加试科目等条件限制,只能参加部分批次的投档录取。但从填报志愿来看,考生可以填报所有批次的志愿。比如:填报了提前批志愿的考生还可填报其他批次志愿,艺体类考生还可以填报文理类志愿。
建议考生尽量选择服从*调剂。考生每报一个院校可以填6个*,还有一个“服从*调剂”志愿,用以表明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录取时,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如果考生不选择“服从*调剂”,一般会被高校退档。在这两年一本退档考生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不服从*调剂”。
虽然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几率,但是仍然存在着考生被退档或者上线下滑的情况出现,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志愿进行合理搭配,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中,做好冷热搭配,并考虑是否选择服从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