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想知道高考时事热点作文素材有哪些,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钟南山2003年,钟南山因抗击非典而为国人熟知。17年后的今天,年逾八旬的“抗非英雄”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没什么特别情况,不要去武汉。”疫情蔓延时,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
但是就在同时,83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老院士靠在高铁餐车座椅上的照片,让太多网友“泪目”。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的安宁都来自于钟南山们的负重前行。
2.李兰娟疫情爆发时,李兰娟与钟南山一道,亲赴一线研判疫情,并郑重提出“封城”建议。“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这位传染病专家如是说。2月1日,李兰娟院士带领医疗团队再赴武汉,在危重病区延续作战60天,直至最后胜利凯旋。
让我们感慨的是,不顾劳苦、无畏生死的她,已经73岁高龄。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国士”仍在!
1.在机器人高度拟人化的时代,人并非理性的工具,而是情感、道德与文化的载体。
在机器还没有高度拟人化的时代,人类充当着理性的工具,我们制定规则、制定流程,我们口耳相传亦或阅读教材,教条亦或科学规律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在工具理性普遍盛行的现代,我们如同大机器上的小零件,人日益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沦为“社畜”。相反,机器却往拟人化的方向发展,学写诗、学作曲。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人的价值?人应该成为抒情的主体,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从前如此,未来更应如此。人应该用自己的生活践行道德,传承与创造文化,让工具成为工具,让人成为人。
2.存在还是毁灭,关键在人类自身。
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为机器设定边界,创作性活动、安保性活动不能由机器来承担。许多机器人毁灭人类的科幻电影,都始于机器人有了武装力量。有人妄图让机器代替人类去作战,去执行一些危险的任务,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后果的严重性,我们能否承担?我们能否保证机器始终不失控?正如同克隆人是违背伦理的,机器人的智能化也有不能涉足的领域。为了避免眼前的危险而承受更大的风险,显然是不理智的。
3.比机器越来越像人更可怕的是,人越来越像机器。
我们普遍认为,机器是冰冷的,人体是有温度的,机器的判断依赖程序,人的判断各有不同。我们曾经假设,机器人拥有感情,而人失去灵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工智能的服务比服务员更人性化,有些人的创造力可能还不如一个会写诗的程序。当站在人类智力金字塔的那群人不断创造出“机”智过人的机器人,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当我们不断重复着机械的劳作,当我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为我们筛选做判断,我们一边偷着懒,一边担忧着自己明天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抢走。这是矛盾的。单纯的焦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为自身赋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做到真正像人一样地思考,像人一样地创造。
3.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2022录取分数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