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纪念桓景的。他的父母因为瘟疫双双离世,而桓景为了为父母报仇,特意上山学艺,学了一身本领后“剑斩瘟魔”,为民造福,所以人们一直纪念他。
重阳节的传说,和东汉汝南人桓景有关。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因此现在重阳节的意义主要是为了倡导人们尊老、敬老,多多陪伴身边的老人,也就是重视孝道,在古代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
虽然传统重阳节并未明确提出“敬老孝亲”的口号,但不可否认,祭祖、祈寿等习俗都含有尊老的文化基因。随着传统文化复兴,重阳节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时至当下,爱老、敬老、助老的新民俗正在形成,接续了传统重阳的内在精神,并有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