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北齐。“笔”的本字,原是“聿”(yù)。“聿”小篆象以手执笔。后“聿”简化字为“笔”,“从竹从毛”会意。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
笔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北齐。"笔"的本字,原是“津”(y。"”,小蒙象以手执笔。后“"简化字为"笔”,"从竹从毛”会意。简体
最早见于北齐隽敬碑和房周陀墓志,后来被确定为正字。
笔,汉语常用字,"津"是"笔"的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读作6Y,其本义为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书写,后引申指书写、书画作品、汉字的笔画、文件数量等。
“笔”这一名称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时期。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与“笔”相近的文字形状。然而,当时的“笔”指的是用来刻写或绘画的工具,形状和现代笔相比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笔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代书写工具。在先秦时期,如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竹制的毛笔开始被广泛使用。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毛笔”已经成为主流,被视为书写的主要工具。
因此,尽管“笔”的概念在商代就出现了,但它作为书写工具的使用方式和形状的确立则是在先秦时期以及秦汉时期逐渐发展完善的。
“笔”的出现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商朝,距今已经有将近4000年历史了。
从甲骨文的书写来看,商朝的人们已经具备了使用笔,成字等书法要素。甲骨文的载体一般是兽骨或是一些比较大,易保存的坚硬光滑物体。而商朝的用笔也就是刀了,在早期文字书写方法上,用刀镌刻在兽骨上的文字保存完整,但是其书写难度和耗时程度都是非常大的。
另一个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字体就是小篆。秦朝在统一全国后,为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而书写小篆的毛笔,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基本成型,毛笔也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的主要工具之一。
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钢笔、铅笔、水性笔、圆珠笔等应对不同书写环境而出现多种多样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