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386年-534年)存在期间,与其同时期的朝代有很多。在南方,东晋(317年-420 年)之后相继经历了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557年)、陈(557年-589年)。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北魏的疆域东起辽西,西至今新疆东部,南达秦岭、淮南,北抵蒙古高原。
北魏同时期的其他朝代包括:
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这些朝代与北魏对峙。
东晋:东晋是南方的一个政权,与北魏对峙。
十六国:这一时期北方出现了多个政权,包括前秦、后秦、西凉等。
西燕、后燕、南燕等:这些也是十六国时期的政权。
这些朝代与北魏共同构成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国家,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
公元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在西晋灭亡后,前秦逐渐壮大。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结束乱世。但是,淝水之战后,前秦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而这,可以说是北魏的开始。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拓跋珪是因为“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加上之前的曹魏、魏国都比较强大,这促使他选择用“魏”作为国号。
公元398年,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公元439年,拓跋焘一统北方中原,也即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主动进行变革,这让北魏的整体实力继续增强。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对此,在笔者看来,拓跋宏的病逝,无疑成为北魏走向衰落乃至灭亡的重要转折点。
到了永熙三年(534年),北魏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对于北魏来说,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这在古代历史上,已经是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