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节日习俗包括迎冬、吃饺子、喝羊汤、冬泳。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冬季。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1、迎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
在民间,百姓也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此外,还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
据《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2、吃饺子。
传说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曾在湖南担任太守的职位,后来在某年的冬季之时辞官还乡。
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看见了父老乡亲们个个面黄肌瘦、饥寒交迫的样子,甚至有些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
他内心十分难受,便让弟子们搭建了一个医棚,架起一口锅,用羊肉、药材和辣椒等作为馅料,再用面皮裹住,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成了“驱寒矫耳汤”,分给乡亲们吃,乡亲们吃完之后耳朵都治好了。
在北方地区,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在北方,好吃不过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在秋冬交会之际祝愿有个好身体。
3、喝羊汤。
民谚有“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羊肉性温,最适合冬天来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滋补养身。中医讲究“以热驱寒”,羊肉汤暖身还驱寒。
4、冬泳。
游泳爱好者会在立冬这天遨游,以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也具有强身健体的寓意。
立春: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