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于明朝嘉靖三十年传入中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玉米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中。以下是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看一看。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玉米原产拉丁美洲,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开始引入我国进行种植。传入中国后,就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据18世纪初纂修的《盛京通志》记载,当时辽沈平原也已有种植。
当时外国人把玉米棒子作为晋见皇帝的礼物,称其为“御麦”。由于玉米种植较晚,种植面积又大,所以又被称为第六种谷物。当然,广义的“五谷”是泛指所有谷类而言。
1、陆路:
陆路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西北陆路传入,认为是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疆地区,然后逐渐传入到国内。另一种是西南陆路传入,认为是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再传到西藏,进入四川,然后渐渐传入国内。
2、海路:
支持海路的认为是从海路先将玉米传到我国的沿海各个省份,然后逐渐往内地传播开来。由于当时的葡萄牙商人在我国的沿海地区活动较为频繁,所以玉米从海路传入到我国的可能性较大。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黄素等高营养物质,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玉米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