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因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形而上学既可以与唯心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前者叫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后者称之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形而上学一般是指用孤立地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它是和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它的最先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中国近代的着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的时候依据易经当中的一句话把它翻译成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具体来说,它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这就和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联系的看问题相对立,第二就是他否认事物发展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性,第三就是他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来看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它内部核心要素的把握。
形而上学论者无法回答这种外力从何而来的问题;最后必然导致推出一个“第一推动者”——上帝或“绝对精神”。因而,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从哲学史上也可以看到,形而上学往往是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有时形而上学也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十七到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一例,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唯心主义"一词,是指一种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它译自西文Ideism,指在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强调精神是起决定作用的,第一性的。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上的第一性,物质是是世界上的第二性。唯心主义可以分为,客观存在唯心主义和主观认为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世界经济之外独立存在着这样一种社会客观精神,它是由世间的万物派生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等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于主体精神中的是认知世界和主观精神的产物,而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