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
丹霞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1、受到流水作用将周围风化的红色砂砾带到低洼盆地处沉积下来成为岩石,气候干热造成岩石的氧化作用。
2、在重力等外动力作用下,沟谷不断展宽,崖壁崩塌后退,山顶面积不断缩小,原来的山体逐步退缩成“堡状残峰”或孤立石柱。
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
基本坡面形态
黄进(1982)把近水平构造的丹霞地貌基本坡面形态,自上而下分为三种类型:(1)受近水平岩层面控制的层面顶坡;(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3)崩积岩块受重力作用形成的崩积缓坡。
产状倾斜的岩层发育的丹霞坡面则表现为“顶斜、身陡、麓缓”三种坡面。
在一些构造比较强烈的地区,岩层的倾角可能达到60-90°,则层面可构成陡崖坡。
世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后,认为丹霞山“规模之大,景色之奇,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欧洲中部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分布最广。除了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益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浙江永康、新昌,桂平白石山,荣县焦度,四川江油斗山,陕西冠县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