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9到前508年,雅典民主政治家克里斯提尼针对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的情况,在希腊人民推翻僭主政治的形势下,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初建。(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抽掉了贵族权势根基,部落按人为的划分,打破了以地理集结党派的惯例,防止了社会动荡.
(2)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五百人会议与四百人会议的区分:
A 不是按照血缘而是按照地域部落产生,不再带有原始的氏族意义
B 职能扩大,除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之外,还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处理日常政务
C 实行抽签选举,轮番为治的原则
(3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
(4)设立了陶片放逐法,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危害国家的分子,打击贵族顽固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反映了公民大会权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1)梭伦改革后,雅典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治派别,主要有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
(2)公元前525—前524年,克利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以与平民合作的态度进行改革。但其后克利斯提尼与伊萨格拉斯(Isagoras)争权但失败,并被流放。由于伊萨格拉斯的政策越来越独裁,导致最后被雅典人赶跑。在雅典人不想再看到僭主出现的背景下,主张民主的克利斯提尼取得了改革国家的权力。
(3)公元前510年,僭主被推翻后,氏族贵族之间以及氏族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尖锐化,保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奴隶占有制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实质上是推翻贵族的统治,从此社会矛盾不再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改革的成功最终确立了古希腊民主政治,从此古希腊步入古典时代。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实质是对社会的一种深思以及尽量在根本上对独裁的杜绝。克里斯提尼生活在贵族的统治之下,所以作为平民阶层的他能够深切的体会到这个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
克里斯提尼的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对社会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也对后世欧洲各地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这次改革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当时的社会来讲,已经尽量多的将主权放在公民手中,而这就是民主最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