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过剩”了吗?2023年毕业季已经临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这是继去年之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这是继去年之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该数字一经公布,随即触动了当下人们对“学历通胀”的敏感神经。“研究生毕业生的大量输出将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贬值加速”的话题引发公众热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北京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国。作为我国教育和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北京具有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数量冠绝全国。从教育部近年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招生量占到了全国的近10%,博士研究生招生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20%以上,北京地区研究生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在全国的占比也与上述比值大体一致。
毫不夸张地说,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在上述各项数值上难以望其项背,西部某些省份每年的硕博士招生数和毕业生数甚至不及北京一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因此,作为教育高地的北京,其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本研“倒挂”现象并不能说明全国研究生毕业生已经“过剩”。
事实上,早在2020年,北京地区研究生招生数量便已超过本科生,且之后有逐年拉开差距的趋势。因此,就北京地区而言,今年研究生毕业生数超过本科生不足为奇,而是大势所趋和一种“定局”。这也符合北京作为国家教育和科技中心的城市定位和建设布局需求。
研究生就业市场在供需两侧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然而在现实中,用人单位“缺人才”和毕业生“就业难”的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人职不匹配、过度教育、职业满意度低、跳槽频繁、高离职率等就业质量问题凸显。
因此,学历贬值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突出性短板问题。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卡脖子”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行业需求的相关性,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仍是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作为我国首都和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北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服务于本市的建设与发展,更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人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尽管北京一直都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热门地区,但也在为其他地区源源不断输送人才。近5年,北京有超过一半的博士毕业生流向国内其他地区。
如果没有人才的持续供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为无米之炊。过去,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往往是一件稀罕事,一些省份对引进名校博士毕业生会给予“超规格”的待遇。这既因为当时欠发达地区的确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因为博士数量太少,且绝大部分留在了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导致“物以稀为贵”。
然而,如今研究生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人才在一线城市“饱和”后开始向全国流动,这无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吸引力。于是,人才有序流动与经济发展形成共振,良性循环遂成。
研究生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盘棋。如果仅仅将眼光放在北京培养和输出了多少研究生,而不去看其为全国培养了多少研究生,无疑是狭隘和片面的。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井喷”对中西部地区是具有“溢出效应”的。
3.最新2023高考倒计时日历 距离2023高考还有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