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赋分的计算,首先要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数排名得出赋分,例如某考生物理原始分考了90分,但是确实所有考生中排名在百分之一以内的,那么她的赋分就是100分。
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其中第21等级比例不超过1%。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数量确定为6.5万,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时,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其他科目出现类似情况,参照物理办法建立并执行保障机制。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并不是考出来的成绩,最终学生能被哪个档次的院校录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决定。
排名确定了,等级也就确定了,赋值区间也就确定了。反过来讲,等级和赋值区间都是根据排名作为唯一依据而确定的。
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新高考实行赋分制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这个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保证相对的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呢?政、史、地、物、化、生六科学习的内容、难易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每科得到的分数有不同,一般来讲文科的科目评卷多采用采分点制度,也就是说在答案中只要包含采分点或者意思相近就可以得到分数,而理科的科目是按照步骤按照结果得分。所以从难易程度和得分标准上导致一些科目的得分普遍就很高,在普通高考中文科生和文科生进行竞争可以忽略这个问题。
但是在新高考自由组合中,这种现象就会影响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所以实行赋分制度,根据学生每个科目的排名来进行赋分,分数有所变动,但是排名没有变动,竞争力也就没有变化。
所以,新高考实行赋分制的优势,就是保证一定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