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模成绩决定高考成绩”,其实这样说有点决断。一模考试只是一场“诊断性”的考试,并不是高考。通过一模考试,我们可以摸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自我诊断出一轮复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了解自己到底现阶段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期的复习,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一模成绩不等于高考成绩,一模考试后,大家需要根据成绩给自己定个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
成绩较差的同学
这类同学属于加强基础的类型。一模后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需要大家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抓基础知识,难题该舍弃就要舍弃,趁着一模后的新一轮复习,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攻克基础题,中档题。这样在高考前能够进步不少。
成绩中等的同学
这类同学属于“基础必得,难题争分”的类型。根据自己的一模成绩,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除了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保证自己在基础题和中档题上的得分率。同时还要多刷题,多见题,保证见到新题型不会害怕,这样才会在高考时稳住心态,保证正常发挥。
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
这类同学谨防“吃不饱”的现象。因为一般学校的教学计划是侧重于平均水平的,在此基础上,优秀学生需要有自己独有的努力方向,比如说,为了让自己更有把握考上顶尖名校,可以做好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备战工作。
首先,一模是一场诊断性的考试。“诊断”是一个医学用词,可以借助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判断一个病人的病因以及可采取的医疗措施。通过一模,可以诊断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常,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
通过一模一是学生学习的精神状况,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全力以赴的问题,学生是否聚精会神的问题,学生是否顽强拼搏的问题等等;
通过一模二是学生学习的时间分配,主要是: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问题,薄弱学科的时间投入问题,学科中薄弱环节的时间给予问题等等;
通过一模三是学生卷面的答题分析,主要是看:各个题型的失分情况,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的失分情况,一道题目的失分是由于知识的不熟练、审题的不仔细、思路的不合理、运算的不过关、表达的不规范等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我们可以摆脱分数的干扰,使得我们的精力更加侧重于分析与诊断,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方向以及备考策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素材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