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是看出身选人,科举制度是靠学识选人。科举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消除了各级官员的腐败和权力滥用,加强了政府的正规化管理。之前的政府官员,不是凭借其能力和品德来选拔,而是通过贿赂、利益交换等方式获得晋升机会。
因此,政府的官员队伍中,有很多腐败和品德恶劣的官员,他们不仅没有为人民服务,反而滥用职权,导致了社会不公和民不聊生的局面。
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严格按照官员的品德和能力来选拔和提拔,使得政府官员队伍中,大量腐败的官员得到了清除,使得政府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
其次,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也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在九品中正制之前,政府管理不够规范和高效,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也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因此,政府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满足人民对政府的需求。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将官员按照职级和品级进行分类,不仅使政府管理更加规范,而且也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此外,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也规范了政府的财政收支,减少了浪费和贪污,增强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优点: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较为客观。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缺点: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