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一个独立朝代,而是属于周朝的历史时期。具体来说,它位于东周时期,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标志着周天子权力的衰落,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持续了数百年,最终由秦国完成统一,建立了秦朝。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1.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是由各个小国互相争斗,一直到出现了“五霸”的时候政治方面才有了一定的秩序。这五霸,就是鲁、齐、晋、楚、韩这五个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兴起,改变了春秋时期的政治面貌,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现象之一。
这五霸的兴起,是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比其他小国更加强大和有影响力,而且他们互相之间也都有一定的疆土。他们与其他小国之间常常发生互相攻伐的情况,而这五霸的兴起,遂成为维持这个时期社会秩序的关键。
2.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学派和思想家之间不同思想观点的表达和辩论。此事件是古代文化、哲学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个时期,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也相继出现,为中国古代历史进一步创造了辉煌的一页。同时,“百家争鸣”也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