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 怎么选拔人才

文/红雄王一
专题: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它是继汉代的察举制之后的又一重要创新。九品中正制上承汉朝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具有重要影响。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官方的品评系统,确保官僚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

魏晋南北朝怎么选官的

中正官:九品中正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立了中正官,负责对一定地区的士人进行品评。中正官通常由中央官员担任,有时由朝廷的三公之一的司徒选授。中正官的职责不仅限于品评,还包括监察和管理地方官员的行为。

品评过程:中正官在进行品评时会考虑三个主要方面:家世、行状和定品。家世指的是家族背景和历史,行状则是个人的品行和才能,而定品则是以行状为基础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出身显赫的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官职,从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选拔依据:中正官的品评结果会被提交给司徒府复核,最终送往吏部作为选官的依据。中正官的品评结果会影响被评者的仕途,包括他们的官品和晋升机会。

九品中正制的意思

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九品官人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设立中正官,州置大中正,郡置小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最初由各州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任命,保证中央对官员选拔的有效控制。

二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最主要的职责,品第本州郡的士人。品评也有三方面的内容:

1、家世:即士人的家族背景。家族中都做过什么大官,家族中都获得过什么爵位,家族中出过哪些名人,这些中正官都要记录在册。

2、行状:即个人的品行才德,就是品鉴官对士人的概括性的评价。

3、定品:即确定品级。国家规定品级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为一品至九品,实际上一品为虚设历史上没有人达到这个品级,士人最高也是二品,同时获得下等的七、八、九品也是没有资格做官的。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三是选拔任职,首先大小中正负责本州郡内士人的定品,中正官评议结果需要到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才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吏部根据定品授予相应的官职,一般只有上品士人才有机会出任各政府官职。中正评议的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根据调查结果予以升评或降评。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