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是一则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快,不按自然生长规律行事,结果适得其反。这警示我们,在处理事物时,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强行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
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寓言故事中,主人公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擅自将禾苗拔高,以希望达到生长的目的,这是违背了植物生长规律的做法,所以最终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将哪些禾苗害死了。
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双重因素决定的,其中内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要重视内因。
揠苗助长的故事中,主人公就是没有区分清楚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和外因。按禾苗的生长规律来说,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是禾苗种子的好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异,而依靠外力的拔高来帮助禾苗的生长,是禾苗生存环境的外部破坏因素,并不是禾苗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禾苗拔高之后就死了。
如果希望禾苗能生长得更快更好,则需要对禾苗的生长环境做改善,比如多施肥,勤除草,及时补充水分等等。
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在积累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前功尽弃。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没有让禾苗经过一天天的生长过程,禾苗没有完成量变的积累,而被主人公直接打破了这一规律,试图让禾苗达到质变——长高、成熟、结果,因此最终导致禾苗死了。
原揠苗助长的故事原文及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文章简析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
文章短小精练,先是用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