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详细的地球公转现象的知识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环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1个恒星年。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从南天极看呈顺时针。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天赤道在一个平面上,黄道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同心的大圆所在的平面构成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
轨道近日点为1.471亿公里,远日点为1.521亿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面速度为每日1.92*10的14次方平方公里。其中前两者有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遵循宇宙天体规则,地球在自转、公转太阳的运行轨道时,始终保持在固定的取向,为使地球的经线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因此地球每天平均向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0.9856 度,即365天/360度。
取向子午线
子午线是表示地球上一天时间的变化,子午线也就是地球上的经线,人类为度量方便而设定出来的辅助线,定义在地球表面任意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与南北的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叫做经度,经线指南北方向,譬如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地上镶嵌一条铜子午线,在午时12点,太阳的投影线是和这条经线重合的,并且每天都要重合,只是太阳的投影伸长缩短而已,所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子午线也可以看作当地地取向经线。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
太阳同步轨道
地球和太阳形成初期,潮汐能耗比现在要高;从46亿年前到现在,太阳自转周期改变了约182 s,地球的公转周期变慢了2.193 × 10 s,地球远离了6.935×108 m,公转半径改变了0.46%。 [6]
气象卫星是太阳同步卫星的一种,它的基础理论来至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则,其中取向角度是最基础的理论,因此,在设计卫星和卫星轨道时遵循在取向上,每天也要保持固定转动0.9856度,再者,人类到目前以发射了数千颗不同的航天器,有了成熟正确的理论。用这些理论诠释地球公转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