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庆纪念日是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他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国庆节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日子。
1.国家象征
在中国,国庆纪念日是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他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时刻反映着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的10月1日庆祝。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建立与独立:国庆节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国家政权由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国庆节提醒我们珍惜和捍卫自己的国家独立与尊严。
2. 民族团结与和谐:国庆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庆节日的时刻。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重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发展平等、保护各民族合法权益。国庆节是不同民族相互学习、交流文化、加强合作的机会,体现了中国坚持和谐稳定、实现共同繁荣的核心价值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