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成语典故的主人公 和谁有关

文/汨洸狆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赵括是赵国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意思是在纸面上讨论打仗而不付诸实际行动。被白起坑杀40万赵国士兵。

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纸上谈兵常用于比喻人空谈理论,不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也用于比喻无法成为现实的空谈。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

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失踪(赵兵认为可能是畏罪潜逃)。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哪个时期

“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的故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小编推荐

1.纸上谈兵成语典故的主人公 和谁有关

2.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海平面上升与什么有关 有哪些后果

4.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和谁有关

5.关于梦想的名人事例简短 梦想有关的句子摘抄

6.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和什么事件有关

7.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是什么 与什么因素有关

8.有关感恩的古诗整理 经典诗句积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表达对父母感谢的古诗句 儿女报答父母的诗句整理

22-11-15

闻鸡起舞的主角名 具体故事是什么

22-11-15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句是 全诗含义是什么

22-11-15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的位置 文章内容介绍

22-11-15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 分别有什么典故

22-11-15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2-11-15

感恩老师的最佳完整古诗推荐 经典古诗句整理

22-11-15

感恩老师的古诗有哪几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整理

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