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拓宽、成熟。现代河谷的形态和结构是在一定的岩性、地质构造基础上,经水流长期作用的结果。发育完整的河谷包括谷顶、谷坡和谷底三个组成部分,有河床、河漫滩、阶地等多种地貌单元。
1、河谷发育的初期,以下蚀作用和向源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
2、河谷发育的中期,以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等河道冲平后(V字型剖面),河流侵蚀凹进去的河岸,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
3、河谷发育的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当沟谷流水获得地下水稳定补给,至此沟谷成为河谷。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
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背景下的产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态和经过不同转化途径的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显然,只有进入河床的水量足以保持经常流动即足以补偿蒸发和渗漏所造成的损耗时,才能够形成河流。
湿润地区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干旱地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说明河流的地理分布受气候的严格控制。实际上,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与否及结冰期长短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制约。
例如,降水量多寡决定着径流补给来源的丰缺,蒸发量大小反映着径流损耗的多少,降水的时空分布、降水强度、降水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影响着径流过程和洪峰流量,气温、风和饱和差也因对降水、蒸发有影响而对径流间接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河流是气候的镜子。
除气候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对径流发生影响。如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下渗状况,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
另一方面,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内陆河流把水分从高山输送到内陆盆地底部或湖泊中,实现水分小循环;外流河把大量水分由陆地带入海洋,弥补海水的蒸发损耗,实现水分大循环。
同时,热量和矿物质也随水分一起输送。南北向河流把温度较高的水送往高纬地区,或者相反,对流域气温都具有调节作用。而固体物质的随河水迁移,则使地表的高处不断夷平和低处不断被充填。所以河流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大小冲积平原的奠基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积累者。